老話講「不時不食」,按照節氣時令吃蔬果,才最有味道。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我想還有下一句,便是食不可無筍。筍是竹的嫩尖,可以美食成席,也能生長成竹,以堅韌傲骨、虛心有節的特質,變成文人墨客口中的歲寒三友之一,也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
竹有觀賞和美食屬性,竹葉可以釀酒煮茶,還能入藥清熱除煩。其實對於許多80後、90後來說,竹還是童年的回憶,比如夏天裡帶來涼爽的竹蓆、竹凳,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竹蜻蜓、竹噼啪(竹筒槍),幫媽媽背起的竹簍、吊在空中裝滿雞蛋的竹籃等等。最近全國各地火起來的竹筒奶茶,將竹筒當做飲料杯,貼上醒目的城市名稱,成為許多遊客的打卡神器。
與竹相關的食與物,實在不少,成了不少地方獨有的家鄉味道,也陪伴著我們的成長,編織成一段段時光記憶。本期話題,我們就來聊聊川西竹編。下面,進入《鋮品記》第19期。
鋮品介紹
我手邊有一個竹編鈴鐺,小巧精緻,算是個人手工編制而來(當然這是在竹編師的指導和協助下完成的,若是讓我一個人手忙腳亂,恐怕早就沒了那個耐心)。這個竹編鈴鐺來自川西崇州市的道明鎮——這裡素有竹編之鄉的美稱,人們依竹而居,削竹為器,可謂「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篼」,據說曾經全國80%以上的竹編製品都來自於此。
教我竹編的老師,便是地地道道的道明鎮人。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有精巧的竹編技法,讓一條條看似普通的竹條,仿佛有生命力般穿梭組合,在手中編製成新的物件;也有對竹編師的改觀——從前編制一對市場價百元多的花籃,編制者只能賺幾毛錢,因此從事竹編工作的往往是當地年長婦女,以此補貼家用,而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但是如今在文旅振興的助力下,竹編師呈現出年輕化的面貌,他們認可竹編非遺文化,在竹藝村找尋藝術空間,讓竹編這項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曾經的空心村,運用現代建築工藝,打造出獨具風格的網紅建築「竹里」,竹內有築、竹里有院、竹外有田,從空中俯瞰是一個8字,又像是代表著無限的可能的∞符號。與此同時,川西竹編也在非遺傳承、文旅融合、藝術創新中,從原本不起眼的質樸手工藝,站上了更廣闊的舞台,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從拼工藝到拼創新
獲得竹編這項獨特體驗的契機,其實是當時參加上汽大眾組織的途岳&帕薩特雙車試駕活動,途中經過崇州市,來到道明竹里感受川西竹編文化。說起途岳,這款車自2018年上市以來,幾乎一直保持著月銷萬台的成績,成為緊湊型合資SUV市場中的熱門之選。最近上市的新途岳,就像這與時俱進的竹編,在延續經典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創新,比如首次搭載大眾集團新研發的1.5T EVO II凈效發動機,相比原本1.4T EA211發動機功率更強,熱效率提升8.6%,同時油耗更低,WLTC綜合工況下的油耗表現也進一步優化,每百公里油耗不到6升。
另外在形象氣質上,新途岳也讓我們擺脫了傳統大眾汽車中庸穩重的固有認知,新車通過更加精緻和充滿活力的設計,讓年輕時尚魅力融入SUV的硬朗風格中,並提供「月色定製煥彩」官方改色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車內的月譜五線拼色座椅,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新頂流王鶴棣代言,這些都告訴我們,大眾SUV不再是中年人限定座駕,而是轉向了更多年輕客群。
從傳統到當下,從嚴肅古板到時尚潮流,從萬年不變的內飾到精緻個性座艙,在這背後,其實還有大眾在技術上的創新。曾經憑藉空腔注蠟、雷射焊接等工藝賣點,上汽大眾的帕薩特、朗逸等車型都有無限風光,被譽為德系雙雄之一、國民家轎,塑造出經典的品質形象。而如今,上汽大眾更是充分激發科技創新實力,不僅在延續傳統製造工藝、內燃機時代的優勢,也以ID.家族開拓新能源市場,以IQ.科技在駕駛、泊車、智慧互聯、燈光科技等多維度全面提升出行體驗,讓汽車生活更加美好。
最後扯扯
曾經的竹編默默無聞,只是當地人維持生計、補貼家用的一種選擇。但如今隨著時代進步,竹編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越來越多人關注和欣賞,也在傳統實用性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演繹出更多美學設計與周邊產品,變成一種藝術表達,或者說是一種情感價值載體。
最近發布新途岳的上汽大眾,也有這種延續經典並不斷探索前行的品格,從早前比拼造車工藝,到如今關注科技創新,提升用戶體驗,亦是一種時代變革的縮影。(文/錢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