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貴在適當。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
一座城市的氣質,同樣如此。
成都的閒適、慢節奏和生趣,早已為人熟知。
但成都還有不停向上的另一面。
不止於現狀、不甘於惰性、不滿於躺平,
是以新意疊出,
萬事俱興。
「閒適」就算不是成都獨一無二的標籤,也一定是成都最鮮明突出的特色之一。從古至今,對閒暇的熱愛,早已深深刻進了成都人的骨子裡。
上世紀的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著有《悠閒頌》一書。他認為在當代的科技條件下,已經能讓人把每天的工作時間減少到4小時,就足以得到生活的必需品和滿足生存的基本條件,剩下的閒暇時間——怎麼合適就怎麼用。
「休閒培植了藝術,發現了科學,產生了各種著作,發明了哲學,改進了社會關係。甚至被壓迫者的解放也常常是有上面發動。沒有有閒階級,人類決不能走出野蠻狀態。」
成都的閒,自古即然。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館,一壺滾水清茶醞釀出一段時光清雅,在鳥鳴城更幽的靜謐中,成都人無論名流學者還是販夫走卒,都無妨好整以暇論道、細緻從容談天。
時過境遷,成都在數以萬計的茶館之外,又增加了同樣數以萬計的咖啡館。杯中的茉莉花瓣變成了奶泡拉花,但周圍的閒暇時光別無二致。在節奏鬆弛的古代,古人尚且感嘆「偷得浮生半日閒」;在節奏飛馳的當下,閒暇更是安放身心、休養生息的最有效途徑。
雖然成都以閒聞名,但卻從不因閒而喪:頹喪、沮喪、喪氣、喪病……從來不是閒暇前方的終點。露營天幕下的閒暇是享受生活,陰霾塵土中的喪病則是摧殘生活。有智慧的成都人,把兩者區分得涇渭分明。
成都之慢,與成都之閒幾乎如影隨形。詩人木心在《從前慢》中寫道: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從前的慢雖然難得,更珍貴的卻是將這一份緩慢保留至今。匆促浮華難以培養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進的生活足以扼殺一切偉大的創造心靈。人在不由自主中被裹挾得快、快、快,甚至來不及等一等自己的靈魂。
成都奮力保留著一份緩慢。作家張豐在《成都的細節》一書中,曾經感嘆「成都時間」比標準的「世界時間」要慢上半小時。比如參加盛大婚禮也好、出席沙龍活動也罷,最後開始的時間,一般都會比請柬上規定的正式時間要晚。 這一份成都特有的、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成都拒絕刻板、讓彼此都能儘量體面從容的寬厚。
讓生活的節奏慢下來,並不意味著死水一潭。婚禮照常進行、活動如常啟幕,並不會因為慢而受影響。成都人的分寸感,就是「慢而不停」:慢,可以充分體味生活的細節和層次;不停,卻是對固步自封和裹足不前的拒絕。
慢即是快的道理,聞名於世的日本工匠明白,成都人同樣也明白。 慢同樣也是漫,沒有慢節奏的成都,也就沒有浪漫的成都。
閒暇和慢節奏,讓成都人能細緻體會每一天的生活,不致於連昨天吃了什麼到今天就已經印象模糊。成都人以往熱愛遛鳥、觀花、麻將,如今又多了綠道騎游、登山觀日和圍爐煮茶。看似玩物喪志、不知進取,其實卻是參透了生活的真意—— 進取若不為享受生活,進取的意義該有多無趣。
要有趣,才是成都人的生活。1930年,作家李劼人在南門指揮街自己的住宅旁租了一間鋪房、開出一家餐館,名為「小雅」。李劼人不僅曾經留學法國,更是作家、大學教授和知名報人。在一向信奉《論語》中「君子遠庖廚焉」的中國,此舉無疑令人大開眼界,當時的報紙標題為《 成大教授不當教授開麵館》。
然而書卷氣即便看似沾染上了煙火氣,也不同於一般的普通餐館。李劼人夫人楊叔捃親自下廚,倒有昔日文君當壚賣酒的古風餘韻;「小雅」的菜品也不落俗套,例如干燒牛肉就用眉州洪宜號黃酒干燒且不用八角茴香,「李先生嫌它太俗氣了」。
李劼人的手不拿筆卻去拿花椒胡椒,看似是跌了讀書人的身份和體面;但與其攀權附貴,李劼人接地氣的烹調舉止,卻顯出不落傖俗的操守來。當時的記者蒲冠雲早已一語道破:「雖非調和鼎鼐事,卻是當爐文雅人。」
做不了良相,便做個良廚也無妨。表面上的傖俗,怎麼也掩蓋不了獨善其身且樂在其中的志趣。
一個閒適、慢節奏又充滿生趣的成都,似乎確實不像有敢為人先的先鋒氣質——但成都還有另一面。
造就天府之國的都江堰是世界上留存最久、造福最長的水利工程,火井煮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氣,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文翁石室是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鶴鳴山青城山是道教的起源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副春聯……成都的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併不鮮見, 成都的創新不止、進取不輟與閒、慢、趣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
在創新上的進取心,不僅是開天闢地生生造出一個新事物,更是在歷史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名聲珍而重之的尊崇、對細節鍥而不捨的計較、對品質精益求精的追求、對事業初心不忘的長情,都是成都閒而不喪、慢而不停、趣而不俗所造就的真正的進取心。
4月7月,正值第108屆全國糖酒會啟幕,全興在寬窄巷子東廣場打造的 「第四條巷子」——興巷子,正式亮相。
進取的成果,終有一日會贏得萬人矚目。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沉澱下成都的閒、慢、趣,如今一條興巷子,又在萬眾期待中問世。 興巷子的興既是龍興鳳舉之興、方興未艾之興,更是「品全興、萬事興」之興。
早在上世紀的1963年,全興酒獲得了中國「老八大名酒」的稱號。如今六十年過去,好酒越陳越香依然是不易的真理,全興卻從未停下進取的步伐。成都人在閒暇時飲酒、在慢節奏下品酒、在守志不移時借酒澆心中塊壘,更在高歌猛進、逸興橫飛之際以酒抒酣暢胸臆。成都這一座城市的氣質,被時間浸潤成了全興酒的醇厚馥郁。
在興巷子的一端,路人會看到全興酒的現場裝置。既有時光錘鍊出的輝煌經歷,更有雖然銳意進取、卻絕不急躁慌張的堅持。從閒、慢、趣再到興,是全興與成都人數百年來一路同行的長情。 興而不急,既是大氣從容的格局,也是舉重若輕的淡定。
唯有具備這樣的氣質,方能一呼百應、萬事俱興。
——漫成都.城市——
文字|馬利
編輯 | Penny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漫成都資料庫
主編/出品丨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