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30日,2024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2024)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舉行。在聯影展區,有一排看起來不太一樣的「耳機」。這是聯影微電子助聽器的深耳定製系列,每一個助聽器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身旁的工作人員表示,「大家沒辦法直接佩戴展台上的這些產品,因為每一個都是針對個體的耳道形狀定製的」。
聯影微電子助聽器的深耳定製系列。
在中國,聽力減退人口超過2億。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將近1.2億人都在承受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然而,聽力保護、佩戴助聽器的意識遠未普及。「這些老人從發現聽力障礙到配佩戴聽器,間隔時間可長達10年,而95%的人並沒有選擇佩戴助聽器。」聯影展台工作人員介紹,中國助聽器滲透率只有5%至10%,對比之下,歐美已開發國家助聽器滲透率則達到40%。
一方面源自當前行業產品和技術側仍有一些痛點,另一方面則因為公眾對聽力健康認知不足,許多患者和家屬並不知道聽力損失需要儘快干預,甚至對佩戴助聽器存在病恥感。
「我們設計師在調研中了解到,大部分人不想被人發現佩戴助聽器。如何做到小巧隱蔽以滿足用戶情感化的需求是我們設計的重點,比如通過圓潤流暢的外形設計來更貼合耳部輪廓,選擇更加低調內斂的配色等。」聯影微電子助聽器業務資深臨床應用專家屠文河說,「我們的深耳定製系列,已經做到了業界最小體積。」
在醫療健康的其他領域,也有一些名字聲名遠揚——微創、GE、卡爾·蔡司···這些品牌大多憑藉技術壁壘推出系列拳頭產品,不過在技術之外,有一個容易被忽視但同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設計。在過去二十年間,木馬設計為消費電子、照明、醫療等領域超過二千家企業提供設計服務。
以德國卡爾·蔡司一款光學掃描儀為例,木馬設計為德國卡爾·蔡司設計的新一代光學掃描儀,通過精確解讀產品語義、洞察消費者潛在需求,打造了一款更適合亞洲市場的本土化醫療產品。設計師充分考慮產品的易用性要素,採用了用戶更易掌控的操縱杆模式,實現直覺操作和快速對準,方便用戶更快上手,縮短了使用者的學習周期。通過將集成式按鈕區域設置在操縱杆頂部,讓用戶可以快速便捷地單手操作,實現病人定位和圖像採集。遵循著簡單易用的基本準則,從貼合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出發,對儀器的人機介面進行了深度地優化設計。在實用性方面,則在保證從光學鏡頭到顯示器無縫過渡的技術要求前提下,簡化了旋轉臂的設計。
卡爾·蔡司光學掃描儀。
「看不到」的助聽器、更易操作的掃描儀,最好的設計往往最符合人的使用習慣。以前在科技圈有句話,「最好的科技就是讓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這句話放在設計上也許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