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在小孩多動症還有過敏、濕疹都特別普遍,其實這些現象多是陽氣不足的外在表達。三伏天即將到來,「三伏灸」為什麼可以扶陽氣驅邪呢?
對於這兩個問題,林傑老師曾在課堂上做過詳細的闡述,整理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01
你能否讀懂那些陽氣不足的外在表達?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要求的時間內可以輕鬆地走到目的地,還需不需要跑步?因為要趕時間、趕效率,所以要匆匆忙忙地跑。
過敏就是身體跑得氣喘吁吁,應激過度了。為什麼會應激過度呢?它沒有足夠的能量到達那個地方,必須通過跑來表達它的能量。所以對於過敏不是要清熱解毒,恰恰是要溫陽,要補充它的動力。
可以用桂枝甘草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或者用個麻黃附子細辛湯可以解決了,要看到底是哪個部位的陽氣不夠用,是肺的陽氣?心的陽氣?還是胃的陽氣?然後就有方子出來了。
濕疹也是同理,濕疹就是水走不動了,水出來變成汗,進去變成小便,如果發汗也發不出來,大小便也出不來,只能堵在毛孔那裡,欲出不出「猶抱琵琶半遮面」,於是就變成濕疹。這種情況可以索性讓它透、讓它下,沒什麼了不起。
風疹也是不能到最外面來,衛陽不足,「噗」一下出去就好了,毛孔打開就出來了。有人一到夏天身上會起紅疹子,其實就是毛孔沒有足夠的舒張能力。
風者,善行而數變,一身都很快就起來,說消失也就消了,就是風邪,所以溫陽祛風就搞定了。
有的同學會問,小孩兒又沒有勞作,也沒有讓他承受壓力,怎麼就跑得氣喘吁吁了呢?他的陽氣在哪兒耗散了呢?
這要看孩子父母親的陽氣夠不夠?他生活的環境嘈雜不嘈雜?吃的食物是不是符合健康的標準?他居住的環境、接觸的人群是不是讓他消耗陽氣?
孩子平時的學習緊張不緊張?和父母親的關係好不好,這些都會影響到他的。你不去想這些,卻想靠一些藥物來解決,那是很難的。
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然環境,有食物的攝入,有家庭關係的確立,有人際關係對他的種種障礙,這些都是耗神、耗陽氣的。
你把這些都搞定了就會發現,他也許只是白天和弟弟在爭一件東西,晚上便睡不著覺了;他也許只是覺得媽媽更愛弟弟,這一輩子都得鬱悶了。你不知道他的陽氣消耗在哪裡,這不但是陰津暗耗,而且陽氣也消耗。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通過醫生幫他解決這些問題,而父母則可以袖手旁觀,其實是懶惰的思想在作怪。
之前治療過一個小男孩,其實是因為在學校里受了很大的委屈,幾天幾夜都沒睡好,所以就發病了。發病完他不會告訴父母,也不知道是因為那個事情發病,就來找我。
我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現他的心結,就告訴他,你是不是有一個東西很委屈,沒有表達出來?他就告訴我了,告訴我之後,我就說那沒關係,我幫你把這個東西處理掉,那我再給他引導一下,他就從這個心結里走了出來。
走出來之後他就告訴父母親,是因為這個狀態所以生病了。所以,他父母親就會注意這小孩所處的環境,去和老師做了溝通,和同學做了溝通,那麼以後就不會出現類似的狀態了。
一個好的醫生就像一個好的消防隊員,不但撲滅這次火情,還要去找什麼原因導致的火災,更要去想未來會不會再次出現火災,要排除隱患。
如果這三方面都做到了,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醫生。
02
如何理解「三伏灸」
艾灸是一個扶陽氣的好方法,馬上就要進入三伏天了,特此節選出林傑老師往期講「三伏灸」的部分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
· 排「伏邪」·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疾病的表達,都是裡應外合的結果,「內有伏邪,外有強敵環伺」是致病的主要條件。
我們觀察「三伏灸」所針對的病種,一般都是陽虛陰寒內盛或寒濕之邪所致疾病,病因往往是身體的陽氣不足,陰寒內盛。
當氣溫降低時,寒氣隨之活躍,擾亂了身體氣血原有的運行狀態而出現症狀。
也有一些因情緒所擾而引發之病,但前提條件都是經絡之中有伏邪,致使氣血不暢或不榮,所以當外邪引動時,一觸即發。
· 三伏灸,祛寒充陽 ·
一氣變動,貫通天人。冬主收藏,故毛孔閉,元氣守;夏主升發,毛孔開,而寒濕之氣排在體表。三伏灸選在「三伏天」,是外應天時,順勢利導,因為三伏天是大自然陽氣最為旺盛之際。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人體內的陽氣在盛夏時感應天地陽氣而動,故內陽充沛,氣機活躍。此時氣血趨於體表,腠理疏鬆,毛孔易張,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吸收,也有助於邪氣的外驅。
藉助天之充沛陽氣,體內舒展之陽氣,藥物之辛溫陽氣共同引導,則寒邪易散,濕邪也借陽出表,隨汗而解。
我們人體有經絡內屬臟腑,外絡支節,通天徹地;而經絡既是氣血運行的道路,也是邪氣出入的通路。之所以有些疾病感寒濕之邪易犯,是因為經絡中原有寒濕之邪潛伏,以作內應,裡應外合則諸症行焉。
內經有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春夏養陽」,選用「三伏灸」,可祛除體內寒濕之邪,使陽氣充盈。陽主固密,乃固本扶陽之妙法也。
· 庚日,復陽之日 ·
三伏灸選日為「庚日」,庚為庚金也,庚金為大腸,勢之極下也;肺為辛金,為華蓋,勢之極上也。肺與大腸相表里,肺藏魄,而肛門名「魄門」,言二氣相通也。
肺朝百脈,肺為水之上源,天氣下為雨;大腸主津,氣每每降極而升,則地氣上為雲;衛出於下焦,而上焦如霧;肺主皮毛,衛護一身之表,而實取氣於大腸;而大腸屬胃屬土,此亦培土生金之意也。
衛氣的發源地雖處於卑位,卻是一支主力軍,是元氣中的慓疾者,是直達肌表的元氣。在三伏天,人體順應天時,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腠理開泄,汗流浹背,加上暑氣逼人,致使人體陽氣宣發太過而現內陽匱乏的夏令體徵。
「庚日」是復陽之日,也是衛氣出表最旺盛之日,庚日治療取意與天時相呼應,讓天地之陽氣來養人身之陽氣。通天徹地,再加上藥物作用及穴位的功效來激發體內陽氣,升降出入而生機化現焉。
陽氣不足的朋友們在這個夏天趕緊順應天時,好好充足自己的陽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