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9」行業寒冬下的642億是怎麼創造的?

2020-01-03   導演幫


【編者按】

我們即將告別2019,迎接2020。

2019年,影視行業寒冬依舊。逃稅危機的餘波依然影響著影視行業,制宣發這一鏈條上的諸多影視公司紛紛倒閉。對於所有從業者來說,2019年並不好過。

寒冬何日退去無人知曉,嚴寒之下,我們依舊能看到春的氣息,我們能看到新人導演作品創造的巨大轟動,也能看到科幻片領域的創作突破,看到導演玩出的大爆款,我們失去了幾位影視行業的大前輩……

導演幫將在【回顧2019】這個專題,從不同角度,回顧中國電影市場,展望希望從過去能找出2020年電影市場發現的一些痕跡。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9年的電影市場,那就是刺激。

影視寒冬依舊望不到頭,雖然春節檔、清明檔、五一檔、六一檔、暑期檔、七夕檔、國慶檔票房相比2018年均各有增長,其中國慶檔更被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但也難掩2019年電影市場的一片低迷。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1月、3月、5月、7月、11月、12月這六個月份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明顯,其中1月跌幅更達到驚人的32%。2019年的電影市場好比是一首「冰與火之歌」,一年12個月份中,竟然有一半的月份票房不如預期。所幸,全國票房最終定格在642.66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5.4%,票房增長率繼2017年,連續3年下降。

在642.66億票房的總體構架中,TOP10總票房近191億人民幣,占比總票房將近三成。

總體言之,票房20億以上6部,10億以上15部,億元以上(10億以下)89部;單日年度最高票房出現於2月5日(大年初一),為14.57億,年度最低定格在4月22日,為3231萬,兩日差值為14.25億;單月票房最強者乃2月份,111億的成績刷新了2018年的101億的票房紀錄,單月票房最弱者歸屬九月份,32.02億的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長3%。

檔期篇

春節、暑期、國慶創佳績 元旦、賀歲跌幅明顯

2019年一月檔相比2018年跌幅將近33%,2018年元旦檔《前任3:再見前任》拿下了16.27億元的票房,並盤活了整個月票房,《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神秘巨星》等票房均超過4.5億元;2019年1月只有《大黃蜂》勉強突破10億,缺少大體量影片,一月份票房最終落在33.78億,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跌近16億元。

2018年春節檔的成績為57.17億,2019年春節檔以58.7億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上映8部影片,5部過億。在春節檔的帶動之下,2月份中國內地電影票房超110億。

春節檔最大的贏家是《流浪地球》,它從上映首日的第四位,僅用4天就以11.93億的票房成績反超《瘋狂的外星人》,並將單日票房冠軍的優勢保持到2月22日《阿麗塔:戰鬥天使》上映。《流浪地球》以46.8億的票房成績超越《紅海行動》,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才讓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的位置。

清明檔一共上映了9部影片,類型題材豐富,《反貪風暴4》《雷霆沙贊!》《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最終《反貪風暴4》爆冷成為2019年清明檔票房冠軍,清明檔以7億的成績比2018年小幅增長2%。縱觀整個3、4月,電影市場呈現低迷狀態,直到《復仇者聯盟4》的出現,該片也是2019年第二部單片票房過40億的電影,在中國電影票房總榜上,一度排在第三的位置。

雖然5月有《復仇者聯盟4》坐鎮,5月票房依然比2018年下跌了15%,《大偵探皮卡丘》《一個母親的復仇》等片票房表現不如預期。1月-5月,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為249.41億元,較去年同期265億的收入下降了6.35%。這也是這是2011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

6月份的電影市場主要依靠《蜘蛛俠:英雄遠征》《哥斯拉2》等幾部好萊塢引進片,特別是《蜘蛛俠:英雄遠征》在6月份的最後三天取得6.68億票房,帶動了6月大盤。

2019年的暑期檔堪比過山車,先是《八佰》《少年的你》《偉大的願望》等多部暑期檔種子選手撤檔,給暑期檔蒙上一層陰影,這也導致7月上旬的電影市場略顯冷清。在沒有其他對手的情況下,《哪吒之魔童降臨》狂攬46.79億,占整個暑期檔票房的26.5%,並超越《流浪地球》,位居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位,排名第二的《烈火英雄》的16.32億元票房成績也很突出。

縱觀整個暑期檔過10億電影總計5部,除了《哪吒之魔童降臨》《烈火英雄》,分別是 《蜘蛛俠:英雄遠征》14.14億、《掃毒2:天地對決》11.12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12.97億。

在一個不盡如人意的暑期檔後,迎來了「史上最強國慶檔」。2019年國慶檔報收48億元,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票房達21.51億元,《中國機長》為18.76億元,《攀登者》為7.92億元。在這三部獻禮片的加持下,10月票房超83億,比2018年大幅增長123%,《我和我的祖國》與《中國機長》也憑藉優異的票房表現,進入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10。

此外,雖然暑期檔撤檔的《少年的你》倉促上映,扔在10月的最後7天裡拿下7.9億票房,成為10月黑馬。

在經歷了一個瘋狂的10月檔後,卻迎來一個異常慘澹的11、12月。11月票房相比2018年同期下跌6%,報收34.71億,連續三個月票房增長勢頭畫上終止符,11月成為2019年第四個未能實現票房增長的月份。其中10月底上映的《少年的你》成為11月冠軍,《冰雪奇緣2》位居第二,國產電影除《少年的你》外表現均不如預期。

聖誕檔報收2.64億,《葉問4》奪冠,相比2018年的《海王》《蜘蛛俠:平行宇宙》增長20%。

2019年6個月份的票房均比2018年同期下跌,不得不引人思考。

類型篇

主旋律大片雄起、科幻、動畫黑馬不斷

2019年可能是屬於國產主旋律大片的一年,國慶檔三強《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從不同角度讚頌「中國精神」,《我和我的祖國》通過7個故事展示自建國以來的發展變遷,《中國機長》與《攀登者》都是從現實中取材,講述普通人的傳奇故事。《烈火英雄》同樣是歌頌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

從這些作品,可以發現如今主旋律的創作路徑,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宏大敘事,以一種平視的角度,通過講述小人物的故事來發射出時代的變遷,以及普通人在其中的反應,更加貼近普通觀眾的生活,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

主旋律大片已經成為國內商業電影創作的重要類型,2018年的《紅海行動》,2017年的《戰狼2》,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幾年現實主義題材同樣受市場歡迎,去年的爆款《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找到你》讓大家看過其市場潛力。

除了上面說過的《烈火英雄》《中國機長》,關注青少年教育的《少年的你》《銀河補習班》《過春天》,關注女性議題的《送我上青雲》。雖然沒有出現像《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爆款電影,但已經可以看出國內電影創作人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關注現實主義題材。

今年最賣座的兩部國產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一個是動畫片,一個是科幻片。現在就說,這兩部電影可以帶火動畫與科幻兩種類型,還為時過早,畢竟這兩種類型對於電影工業的要求很高。

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9.56億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49.73億,國產動畫電影逐漸擺脫了低幼的形象,受到了全年齡層的喜愛,證明了其市場潛力。《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成為第一部獲得年度票房冠軍的動畫電影。

春節檔的《流浪地球》在年初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很多人都把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上海堡壘》在票房與口碑上的慘敗,為國產科幻電影的發展打了一劑預防針。

電影版《三體》早已被人遺忘,《拓星者》音信全無,能接過《流浪地球》接力棒的國產科幻電影還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除了上述幾種類型,像喜劇、愛情等題材在今年並沒有誕生多少爆款,今年的四部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均不是喜劇。曾製作過《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的開心麻花在2019年非常安靜。

文藝片在2019年的成績將將及格,年初的口碑之作《過春天》最終未破千萬,獲得了柏林兩項大獎的《地久天長》票房僅為4522萬,同為第六代的婁燁,新片《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票房6497萬,創下個人最好成績。雖然王小帥和婁燁新片背後均有資本加持,但無奈票房均不理想。

刁亦男的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票房破2億,但對比其過億的投資,顯然目前這個成績還遠遠不夠。

2019年的國產電影還是給人帶來了驚喜,主旋律、科幻、動畫等題材多點開花,在好萊塢電影面前,國產電影終於可以直起了腰杆,類型的多元化也表明中國電影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引進片篇

好萊塢片數量銳減,印度片盛世不再

中美關係的惡化直接影響了好萊塢電影在國內的引進數量,2018年共計71部好萊塢新片在國內上映,而2019年直接減少到50部。

暑期檔結束到,從9月一直到12月,除了《冰雪奇緣2》破8億外,其他好萊塢片的票房均在4億一下徘徊,其中成績最好的是《終結者:黑暗命運》3.55億。9月與11月曆來被好萊塢片統治,而2019年這兩個月份好萊塢片均被國產片壓制。

今年好萊塢七大廠商中迪士尼的統治力依舊,其他公司的成績均不理想,七大廠商的成績依次是迪士尼79.56億,索尼24.5億,環球20.26億,福斯16.9億,傳奇15.77億,派拉蒙12.71億,華納3.15億。

迪士尼的票房等於索尼、環球、福斯、傳奇四家公司的總和,迪士尼由此成績得益於《復仇者聯盟4》的強勢表現。

2019年全年破10億的好萊塢片(按上映時間順序)有《大黃蜂》《驚奇隊長》《復仇者聯盟4》《蜘蛛俠:英雄遠征》《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5部影片。前四部影片均上映於上半年,而下半年只要一部《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破10億。

今年的幾個系列IP」X戰警」、「馴龍高手」、「黑衣人」、「愛寵大機密」、「憤怒的小鳥」、「終結者」、「勇敢者遊戲」、「星球大戰」成績與前作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曾經的票房靈藥印度片在2019年不再靈驗,2019年共計9部印度片上映,相比於2018年2部過億,2019年只有2部過億,分別是《調音師》3.24億,《一個母親的復仇》1.11億。今年的票房最差的印度片是《金色榮耀》,目前的票房為64.9億。同質化嚴重造成觀眾審美疲勞是印度片遭到冷遇的主要原因。

9部影片票房綜合5.76億,不及《摔跤吧!爸爸》國內票房的一半,相比於2018年印度批片總票房17.58億,今年印度批片總票房下滑67.2%。

反觀日本片,2019年表現搶眼,2019年共計24部日片在國內上映,其中《千與千尋》票房成績最好,達到4.8億,《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航海王:狂熱行動》等片均破億。審查篇

各路大片「花式」撤檔

2019年以來,對於電影行業的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對於目前的影視寒冬無疑是雪上加霜。

今年撤檔之頻繁,是我們所從未遇到過的一大怪現象。

今年面臨過撤檔、改檔的電影有20多部,從年初《一秒鐘》《少年的你》從柏林電影節撤片開始,一直到賀歲檔的《蘭心大劇院》《葉問4》,貫穿了整個2019年。

暑期檔更是達到了今年的高峰,《少年的你》《八佰》《小小的願望》這三部影片相繼撤檔,讓暑期檔一度蒙上陰影。

今年撤檔改檔的影片花樣百出,《友情以上》上映前一天撤檔,《蘭心大劇院》上映當天撤檔,《小Q》《吹哨人》《葉問4》反覆改檔。

《情聖2》因演員原因退出春節檔,《刀背藏身》因為導演署名問題撤檔,《好萊塢往事》因為李小龍問題撤檔。

不幸中還存在著萬幸,《少年的你》的校園暴力,《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暴力情節,讓大家看到目前國內電影在審查監管上的些許彈性。

公司篇

幾家歡喜幾家愁

據媒體報道,2019年以來,已經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或註銷、或吊銷、或清算、或停業。整個檔期

下游的公司集體倒閉,上游公司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首當其衝的就是華誼,這家有著25年歷史的傳統電影公司難免有些落寞。

暑期檔前種子選手《八佰》至今不見蹤影,《小小的願望》經歷改檔、改名後,票房僅為2.78億,《手機2》目前上映無望,馮小剛的《只有芸知道》票房十分不理想。就在前不久,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發布一封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也提到了2019年公司歲面臨的諸多問題。

不過,在嚴冬之下,依然有產出的影片成績還不錯的公司。

2019年博納的成績依舊不錯,主控的《中國機長》票房達到29億,《烈火英雄》票房達到17億,《葉問4》票房破8億。近年來,主旋律大片+林超賢已然是博納的致勝法寶,大年初一的《緊急救援》引人期待。

光線影業表現同樣不俗,旗下彩條屋影業的《哪吒》狂攬50億票房。王長田曾豪言「衝擊國產動畫半壁江山」,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哪吒》的成功使得彩條屋影業堅定了打造「封神宇宙」的決心,大年初一的《姜子牙》將成為彩條屋未來布局的重要一步。

政策篇

海南、廈門扶持電影產業

中國電影想要真正繁榮離不開官方的扶持,海南、廈門就走在了扶持電影產業的最前列。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成功舉辦,凸顯出三亞在發展電影產業的先天優勢,旅遊業的多年發展為當地電影產業的發展打好了基礎。海南省也正在積極布局,欲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目前已在籌建兩家影視學院。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任仲倫曾經表示海南「可以滿足不同季節、不同形態上的拍攝。」

依靠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相信海南在電影產業中的位置會越來越重要。

2019年8月16日,《廈門市進一步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正式出台。這是繼2018年3月《廈門市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補充規定》出台後,廈門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又一舉措,同時也是廈門第一個影視產業專項扶持政策。

2018年,廈門新增影視公司123家,經報備赴廈門的劇組達到191個,可以說隨著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長期落戶,廈門的電影產業正在高速發展中。

國家同樣加大了對於文化影視產業的扶持力度,「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從2013年以來,浙江、福建、上海、江西、重慶、天津、北京等省及直轄市紛紛出台扶持政策。

結語

從各個維度回顧2019年的電影市場,今年依舊完成了全年票房突破600億的目標,國產電影已經開始壓制好萊塢電影。在喜悅的背後,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監管收緊限制類型化發展,全年有6個月份票房下跌,首次出現票房負增長,文藝片的生存環境依舊艱難。

我們已經迎來了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中國電影將迎接更大的挑戰,影視寒冬何時解凍依舊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