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京味名小吃,乾隆皇帝的最愛,尋正宗的味道,非這家店莫屬

2019-06-30     泥鰍的美食廚房

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對京味菜和京味小吃尤其喜歡。京味小吃不在少數,有一樣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那就是滷煮。提到滷煮,北京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小腸陳。很多北京人都認這個牌子,很多來北京遊玩的人也會選擇到小腸陳嘗嘗正宗的味道。小腸陳的滷煮可以說是真正的老字號了,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由乾隆年間的宮廷御餚「蘇造肉」演變而來。現經過幾代傳人的傳承,將滷煮小腸做得更加地道。小腸陳的滷煮小腸最大的特點即腸肥卻不膩,肉爛而不糟,火燒透而不粘,湯濃厚而醇香。

其實能夠被冠以老字號這三個字,絕不是因為它只是有著歷史年頭,更多地還應該是特色和味道。當然光有特色沒有味道,回頭客估計就不太可能了。最根本的必須是味道,得好吃才行。在北京的街頭,找到一家滷煮店還是很方便的,有的是個小門臉,有的是主打滷煮。吃過小腸陳的滷煮,才知道什麼叫正宗和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前一段時間我參加了頭條美食和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舉辦的探店北京老字號活動,其中一家就是小腸陳。我們當天有幸品嘗到了滷煮什錦火鍋,比滷煮火燒的料更多一些。以前我吃滷煮只喜歡吃腸,這個火鍋中除了腸和肺還有豬心豬肝,白肉,肚片,豆腐等,每種都嘗了,都很好吃,而且越嚼越香。餐廳負責人介紹,小腸陳的食材選擇很講究,都是專人親自到屠宰廠選購第一手食材。小腸陳的食品堅持傳統製作,無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都是綠色天然食品。

小腸陳滷煮搭配的火燒,比我之前吃過的更入味,硬度剛好,吃滷煮必備的。

這碟小菜也是用來搭配滷煮的,相當周到。香菜是我必放的。

這滷煮我吃了兩碗。

【芥末墩兒】:這一道地道的百姓菜,也是北京傳統風味小菜。老北京失傳的點心和菜肴很多,但芥末墩兒保存了下來。味道清爽,利口,頗受老北京人喜愛。

【老北京豆醬】這也是一道北京傳統小菜,吃餃子或下酒都不失為一道好菜。其實就是肉皮凍,只不過加入了青豆,黃豆,胡蘿蔔粒等等。每年春節前我都會給家人做這道菜,蘸蒜泥吃,味道絕了。

【燜酥魚】這道菜也叫骨酥魚,魚酥爛,味醇香,咸甜口。骨軟刺酥,吃起來也沒有擇刺的麻煩,更不用擔心會被魚刺扎到,真正是老少皆宜。

【蓑衣黃瓜】這道菜是體現刀工的一道菜,用蓑衣刀法切成,清淡爽口,酸甜稍辣,很是開胃。這道菜被師傅很貼心地將黃瓜分成了小段,以免吃的時候麻煩。

【炸灌腸】這是我最喜歡的小吃之一,基本是外出吃飯必點的,逛廟會時必買的。以往吃的炸灌腸好吃是好吃,但口感稍硬,尤其是涼了之後會更硬,嚼起來有些費勁。小腸陳的炸灌腸是空心的,完美避開了以上問題,當然炸成空心也是需要水平的。

【麻豆腐】北京特色的一道菜,平民美食。麻豆腐與豆汁是同一種原料和方法製成,所以吃起來也會有特殊的酸香味。一般百姓家裡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黃醬加上黃豆芽或者青豆芽以及雪裡蕻炒至黏糊,灰綠色,炒好後潑上炸好的辣椒油即成。由於很多人不太能接受羊油的沖味兒,所以飯店基本不用羊油炒了,改用植物油了。

【干炸丸子】這是也是深受百姓喜愛的一道菜,外酥里嫩。吃的時候蘸點椒鹽,口味鮮香,一口一個才過癮。

【炒合菜】北京特色名菜,用韭菜,肉絲,粉絲,豆芽菜等一起炒制而成。這也節令性強的一道菜,在北京或是北方地區,每年立春必不可少,用春餅卷著吃,才算講究才能口出味道。

【醬爆豬肝】

【蔥香腰花】

【金絲小棗扒山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R4C2wBmyVoG_1Z3t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