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多層房的業主注意了,高樓變少,全面裝電梯,3類房或將升值

2020-08-16   藍白觀樓市

原標題:持有多層房的業主注意了,高樓變少,全面裝電梯,3類房或將升值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買多層房子了?

幾個理由比較有代表性:

1,存量的多層住宅多存在於老舊小區,房齡時間長,沒有電梯,物業管理散漫,居住環境較差,與新建的高層社區不可同日而語。

2,近些年地價持續上行,開發商拿地後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只能做高容積率,房子越建越高,可供選擇的多層房子很少。

3,即便有低密度的多層房子,也都是洋房之類的產品,定價較高,距離市區偏遠,一般剛需購房者很難負擔起。

按理說,多層房子的居住體驗,是遠遠強於高層的,但因為我們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原因,土地出讓價格越來越貴,人口、資源、資金都往一二線城市傾斜,才造成了只能買高層住宅的局面。

不過,從今年開始,如果你是多層房的業主,就迎來了喜事:你手裡的多層老房子,可能要升值了。

一,高樓,要變少了。

今年,有關部門發出了「限高令」,其中提及: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

此外,對於250米以上建築也要嚴格限制新建,新建100米以上建築也應充分論證、集中布局,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度相適宜。

重點在於: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

全國幾千個縣城如果都以多層為主,就意味著高樓規模將會大幅下降,不管是存量還是後建的多層房,價值都會凸顯。

這些帶有電梯、低密度、高綠化、專業物業的多層住宅,在縣城和地市,遠遠比幾十層的高樓更受人們歡迎。

二,全面裝電梯。

有人會問:我手裡的多層房子房齡太老了,怎麼辦?

放在以前,這是個不小的問題,就「沒電梯」這一條,足夠讓絕大部分人望而生畏了,也是很多人對多層房子嗤之以鼻的原因。

好在,今年開始,趁著「舊改」的東風,老房子開始全面裝電梯了。

以上海為例,今年全部街鎮會完成小區加裝電梯可行性評估的全覆蓋,還要實現各區每個街鎮有加裝電梯啟動實例的全覆蓋。

北京發布25項地方標準,其中,《住宅設計規範》規定,四層及四層以上新建住宅建築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新建住宅建築,必須設置電梯。

江蘇發布《住宅設計標準》修訂的徵求意見稿,將設置電梯的標準提高,明確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在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0米時,必須設置電梯並滿足無障礙使用要求。

此前浙江省住建廳發布新版《浙江省住宅設計標準》,明確「四層及四層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0米時,必須設置電梯。」

上海、北京、江蘇、浙江行動後,其他省市跟進也絲毫沒有懸念,今年全國老舊小區改造的規模高達700萬戶,未來隨著舊房改造的體量增長,裝電梯的老小區也會越來越多,對多層房主來說,本身就地處市區核心地帶,有了電梯,更有利於房產的保值增值。

具體來說,有兩類房子更具升值潛力。

1,房齡10年以內的多層房。

房齡,直觀的反映了房產的「折舊」情況,房齡越大,在二手房市場流通的價值越低,如同談對象一樣,年齡越大,加上物業、配套等優勢不明顯,肯定會受到「下家的嫌棄」。

因此,如果你的房子建成時間小於10年,隨著住宅限高、電梯全面加裝,會獲得比其他小區更高的溢價,升值潛力自然也更高。

2,臨近地鐵、公交大站、核心商圈的多層房子。

李嘉誠曾說過,影響房產的價值的永遠是地段。

這個道理不管放到任何時候都有效,尤其對於多層房子來說,地段是維持升值潛力的「充分且必要條件」,如果位置不佳,哪怕電梯、環境有多好,購房者照樣不買帳。

房子不光要在市內核心區域,更要臨近地鐵和公交大站,方便通勤和出行,最好靠近核心商圈,購物方便的同時,人口密度能夠跟得上,房子才能「更值錢」。

3,大戶型、通風、採光良好的房子。

目前,很多高容積率小區的房子,因為受限於規劃,公攤又很高,不少奇葩戶型也並不鮮見。

重點在於通風和採光這兩項,比如塔式住宅樓單朝向多,風難對流,通風采光狀況比較差,日常的油煙及衛生間潮氣等難以排出。

此外,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很多人在家裡辦公、上網課的時候才發現,一居室和兩居室的壓抑感撲面太過強烈,過於狹窄的客廳,根本無法容納一家人的活動空間,只有一個衛生間,讓行動顯得分外侷促。

大戶型會帶來更寬敞的居住空間,開間、進深、通風、採光又會影響幾十年的居住感受,符合這一類條件的多層房子,未來升值的潛力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