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外國遊客稅大漲兩倍,為何全球熱門目的地紛紛提高遊客稅?

2024-10-11     上觀新聞

本月起,中國遊客去紐西蘭旅遊的門檻更高了。自10月1日起,紐西蘭對外國遊客的稅收從35紐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55元)上漲至100紐西蘭元(約合人民幣442元)。紐西蘭政府表示,此舉旨在為該國的環境保護及旅遊基礎設施的運營與維護提供資金支持。

在國內各大景點及旅遊目的地紛紛以門票打折、免費等方式吸引遊客的背景下,紐西蘭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將外國遊客稅提高兩倍?在全球範圍內,為何提高遊客稅的旅遊目的地不斷增加?旅遊市場迅速復甦局面下,新的發展趨勢正在形成。

全球趨勢:各國紛紛加收或上調遊客稅

「在宣布提高外國遊客稅前,紐西蘭移民局已經公布了一波簽證費漲價的消息。」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算了一筆帳,10月起紐西蘭訪問簽證從原來的211紐西蘭元上漲到341紐西蘭元,上漲130紐西蘭元(摺合人民幣560元),旅遊團隊訪問簽證從原來的90紐西蘭元上漲到140紐西蘭元,上漲50紐西蘭元(摺合人民幣215元),再加上同步上漲的外國遊客稅,自由行遊客去紐西蘭相當於每人增加了1000元人民幣的成本,團隊遊客每人增加了650多元的成本。

根據旅行社收集的遊客反饋,簽證費及遊客稅的提高尚未對紐西蘭旅遊線路的報名產生顯著影響。其一是因為紐西蘭的自然風光純凈、人口密度低,旅遊舒適度較高,願意去的遊客很多;另一方面,在簽證辦理完成後,上漲的遊客稅和簽證費由遊客直接付給領事館,並未體現在團隊旅遊產品的報價中,實際影響有限。

紐西蘭並非唯一一個提高外國遊客稅的國家。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實施或計劃提高遊客稅。例如,今年 2 月中旬,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開始向外國遊客徵收每人15萬盧比(約70元人民幣)的稅,以保護當地環境和文化;義大利威尼斯在今年4月25日至7月14日的部分日期向「一日游」遊客收取入境費;西班牙巴塞隆納市長科爾博尼7月宣布,對乘坐郵輪在巴塞隆納停留時間不足12小時的短期遊客,將大幅提高原定每人每次7歐元(約54元人民幣)的遊客稅等。

漲價原因:要增收,更要保護環境

大量遊客的進入,將為旅遊目的地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零售等多個相關產業帶來收入,也能為當地創造不少就業機會,為何包括紐西蘭、巴厘島、巴塞隆納等在內的眾多國家和地區提高遊客稅對遊客「限流」?各地給出的理由不一。

一些城市由於遊客過多,對城市資源和公共服務造成了壓力,因此以提高遊客稅調控遊客數量,巴塞隆納和威尼斯即屬此列;提高當地政府收入,將遊客稅用於環境、文化保護及旅遊基礎設施運維等,也是常見理由。如美國夏威夷州提出向遊客徵收每人25美元的稅費,預計每年可為政府帶來6800多萬美元的收入,用于海灘保護等。

此次對外國遊客稅漲價,紐西蘭政府給出的理由是遊客稅將用於該國環境保護及旅遊基礎設施運維。曾前往紐西蘭自助游的上海遊客劉至飛告訴記者,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獨特的島國,紐西蘭的確非常關注環境保護,機場內各項生物安全相關的檢查措施就非常嚴格。「入境時,旅客的行李和鞋子會被檢查是否攜帶了違禁物品,如食物、植物、動物產品等,還需要填寫一份生物安全申報表,聲明是否攜帶了這些物品。」

此外,無論是威尼斯向「一日游」遊客徵稅,還是巴塞隆納對停留時間不足12小時對郵輪遊客漲遊客稅,其指向都十分明顯:希望儘量限制短期遊客的大量湧入,避免「旺丁不旺財」的現象出現。究其原因,短期遊客更多局限於「打卡式」旅遊,而過夜遊客在旅遊目的地的住宿、餐飲、購物消費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收益,是旅遊行業的一項重要統計指標,也是更受目的地歡迎的群體。

未來方向:注重主客共享與可持續旅遊

近兩年,全球範圍內與提高遊客稅息息相關的過度旅遊現象受關注,也與當地居民日漸壯大的呼聲有關。

今年「五一」假期,因太多遊客在有富士山為背景的山梨縣一處羅森便利店前打卡,隨意停車、亂扔垃圾、為拍照無視交通規則的情況時有出現,周邊居民不堪其擾,當地政府不得不拉起一道長長的黑色幕布擋住富士山景觀,以限制遊客在此拍照;8月1日起,義大利威尼斯開始實施團體旅遊人數不得超過25人的新規,並禁止他們在街上使用擴音器。西班牙巴塞隆納、阿利坎特、加那利群島等多個熱門旅遊目的地,也因「過度旅遊」引發居民抗議。

在周衛紅看來,這些限制過度旅遊的城市往往生活水平較高,居民更重視生活舒適度,不願忍受因遊客過多導致的交通擁堵、物價上漲等問題。「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並不只有遊客湧入、居民收入提高這個考量因素。要實現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旅遊目的地從時間和空間維度有更長遠的考慮,實現居民和遊客和諧共處。

行業人士同時認為,當下國內一些「網紅」景點除了自身資源稟賦較好之外,背後也不乏流量和資本推動的因素,但景點的粗放式管理卻不足以應對如此流量,一味追求「網紅」不可取。此外,紐西蘭及歐洲多地以提高遊客稅保護環境的策略,也值得中國的旅遊行業借鑑。「國內許多景區都喜歡用電瓶車『擺渡』提高營業收入,類似的設置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其實景區內遊客走走就能到。希望未來我們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可以進一步提升,避免單一追求短期經濟效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ceaa05e65a889ea72991e87b9b112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