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曾經的你有沒有為數學焦慮過?
說起數學,很多人就瑟瑟發抖!
遙想當年,好多人都被數學虐得渣渣都不剩,現在還做噩夢呢!真是想想就腦殼疼!
這兩天,微博話題#超40%八年級學生為數學焦慮#火了,曾經「虐」你千百遍的數學,如今已經找到了下家!
近日,教育部發布《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報告顯示,八年級,也就是初二的學生數學學習焦慮程度較高和程度高的占比分為為35.0%和5.9%,也就是說超40%八年級學生正在為數學焦慮。
來源於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
網友們對此也是議論紛紛:
「女朋友可能會背叛你,朋友可能會離開你。 但數學不會,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人被逼急了什麼都做得出來,除了數學題」
「豈止八年級,理工科誰不為高數焦慮呢,話說,又要期末了,只要專業選的好,年年期末賽高考」
「晚上做夢都會夢到做數學卷子,一直做一直做,馬上就交卷了還有好幾面沒做,那種焦慮不安感就是睡覺做夢我的心都感受得到,數學,這將是折磨我一生的噩夢」
「焦慮歸焦慮,該學還得學」
......
很多家長看到之後,估計會更焦慮:
「孩子為什麼會對數學這麼焦慮?」
「為什麼都初二了還在焦慮,中考怎麼辦?」
「數學焦慮是個什麼鬼?怎麼破?」
......
群體焦慮之下,焉有完卵?
很多人會問,這裡的「數學焦慮」指的是什麼?
數學焦慮是學生在認識數學概念、數學原理,參加數學考試,使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等情境下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無能為力和害怕等情緒狀態。它是一種特殊的學科焦慮症。
那為什麼會產生數學焦慮呢?
大家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孩子從小就飽受「數學焦慮」的困擾,數學題做不出,考試成績分數低,長年累積,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對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越來越低。
小郎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學不懂學不會學不好,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了一種絕望和憤怒的情緒,最後壓力堆積,變得開始排斥和逃避數學。
那對於「數學焦慮」怎麼破?
別急,今天,小郎就和大家共同學習名師破「焦」的3個錦囊妙計,希望孩子早日擺脫數學焦慮,重拾對數學的信心。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Jo Boaler教授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發現,可以用成長性思維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打敗數學焦慮。
什麼是成長性思維呢?
「成長性思維」(growth mindset)是指,相信頭腦是可塑的,智力或聰明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獲得的,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學習任何東西。而與此相對的是,那些具有「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的學生則認為自己智力有限,能學的東西也自然有限。他們傾向於在失敗或犯錯時主動放棄,認為「我天生不是這塊料」。
那在實際過程中,應該怎麼做呢?
1、稱讚天賦,不如肯定孩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努力。
很多家長稱讚孩子都會說:「你真棒!真是一個小天才!」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另一位Carol Dweck教授歷經超過15年的研究表明,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Carol Dweck教授曾運用「yet」這個詞改造孩子的思維模式。
他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啟示,在那所學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數不是一個意味著失敗的名詞(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這兩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評定,即意味著你被判斷為失敗者,你已沒有進步的空間,你學習成長的大門被關上了。而「not yet」則意味著你已經行進在學習的軌道上,只是還沒有到達終點而已。所以,
如果孩子說「我學不好數學」,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尚未學好數學而已;
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現在還做不了,但你已經開始在學著如何做了;
如果孩子說「我試過了,但是不行」,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這一次不行,繼續努力,下一次你會做得更好。
運用yet這個詞,我們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思維模式,即:學習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而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家長們要學會肯定孩子在學習中付出的努力。就像那句話「要專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成長性思維強的人,更關注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並且家長對數學的焦慮很容易傳遞給孩子!
當孩子做錯題目考砸時,不要過分苛責,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是時間不夠還是題目太難等等);也不要說自己當年數學也不好,也不喜歡數學。你肯定也不想孩子和您當年一樣被虐成渣渣吧!
2、鼓勵孩子挑戰難點。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很多的基本概念、定理之類的需要記憶和理解,如果遇到複雜的綜合性問題,涉及到眾多知識點,就更麻煩,但是也增加了數學的神秘和有趣。
「數學的真正意義在於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並討論不同的解決方法。」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孩子還應養成刻苦鑽研的精神。
面對學習上的困難,要用於挑戰,不斷探索。告訴孩子,腦子越用越靈活,不用可能會生鏽哦!只要不斷努力克服困難,你就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優秀!
科學已經證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每一次挑戰大腦舒適區(Comfort Zone)的極限去學習一些新的和有難度的東西,大腦神經元就會發展出新的連結,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3、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樹立信心
有些學生可能會說:「我做夢都想考滿分!」不過醒來才發現,不過是一場夢。每次都被考試打擊得體無完膚,還得繼續泡在題海里,奢望能夠在下次考試中碰到熟悉的題。不是不知道這種辦法不好,但是數學不好,只能用這種辦法安慰自己,麻痹自己——不是說勤能補拙嗎?
其實,與其盲目做題,不如從小訓練數學思維。
數據顯示,孩子在四年級的時候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是最強的,這個時候數學也學得最好。如果想要保持這種狀態,此時就要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學會用數學思維去運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對那些數學興趣低、基礎差的孩子,首先就要想辦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遊戲來完成,並且減少不必要的考試,以免削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心病還須心藥醫」,對於那些正在遭受「數學焦慮」折磨的孩子,希望以上方法能夠幫到大家,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總體來說,數學還是一門很有趣、很有魅力的學科,如果能夠學好這門課程,相信生活中會增添很多樂趣。
據說數學好的人且自信的人收入更高哦!
8月12日,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系教授彼得斯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心理學研究指出,數學好且對個人數學能力有自信的人,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個人財務及健康事務,年收入比在數學方面沒有信心的人高出約94000美元。
同學們,為了以後的美好生活,趕緊和讀書郎雙師直播數學課堂的湖北黃岡名師一起學習吧!
這麼好的課程全程免費哦,只需在讀書郎教育直播平板中預約即可。
目前上課人數已達九百多萬,更多孩子在雙師直播課堂上受益。
相伴成長,快樂學習。
小郎願和您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