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量子速讀」火了。
因為相關培訓機構宣稱1-5分鐘可看完10萬字,過後還能複述80%。
而要實現這個壯舉,只需要不斷地翻書即可,哪怕你都沒有看清楚書里的內容。
是不是想想都醉了?
被輿論截住的「量子速讀」現在何去何從了呢?
來源於新浪微博
來源於新浪微博
沒有想到吧,人家根本不怕媒體曝光,邊查邊擴散,各地加盟費100萬-1000萬不等,還說出名了,正好給他們省了廣告費。
此刻,小郎大腦不由想起那首火爆抖音的bgm:
「哈哈哈哈哈
打不過我吧
沒有辦法
我就是這麼強大
哈哈哈哈哈
追不上我吧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哈哈哈哈哈
被我打敗啦
全都一起上吧
我根本沒在怕......」
說起來真是讓人堪憂:這屆父母到底怎麼了?這麼明顯的騙局咋還會有人上套呢?還不止一兩個......真為那些孩子捏一把汗!
這個事情還未解決,這兩天浙江又火了。
前有「減負」熱潮:小學生晚九點,初中生晚十點可以不做作業。
家長:萬一下班晚,那孩子的作業是不是不用輔導了?
那作業到底是做還是不做呢?
來源於人民日報微博
「可以拒絕做作業」的梗還沒有消化掉,「智能頭箍」的事兒又爆了。
浙江金華金東區某小學生佩戴聲稱可以監控「上課時是否走神」的「智能頭環」事件又愈演愈烈。
生產該頭環的強腦科技回應稱,頭環並非用來監控學生,是訓練學生專注力。
有學生反映說,如果被測到低分被家長看到,自己會有壓力。
也有一些人關心孩子失去了自由......
針對有質疑頭環會給學生製造精神壓力,該公司稱頭環不需長期佩戴,每周訓練戴一次即可。一個周期21天,可提升專注力。
「學生是無償、自願使用頭環,家長也對此表示認可,學生也未產生任何不良反應。」
一時間,網絡議論甚囂塵上。
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反饋說,可能是因為心理暗示作用,學生們的專注力確實有所提升。但是由於輿論壓力過高,目前該小學已經停止使用。
目前該款產品在線上也有銷售,售價高達3000以上,在爭議不斷的情況下,還是有一些家長買單。
這究竟是不是一個成熟的可大範圍投入教育教學領域的科技創新產品呢?
還是又一次收割一眾家長的「智商稅」?
不少教育專家表示:
「對於技術用於教育教學,必須立法規範。」
「讓學生佩戴智能頭環檢測注意力的做法沒有科學性。」
「任何一個孩子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比如說小學生最多只能集中十幾分鐘,孩子的注意力有基本的規律,不能違反基本規律,要求孩子在更長時間內集中注意力。」
「佩戴智能頭環檢測的方式把孩子當作機器,成為沒有主體性的對象,這樣做法違反基本的倫理。任何信息化的工具或網際網路技術,對於教育的使用者來說,只能當作工具使用,而不能超越人來使用,否則會對孩子的未來成長發展有害。」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科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人工智慧的大力推進,研發出來的各種產品五花八門。以前玄乎其玄的產品,慢慢落地成現實,非專業人士真的很難甄別!
其實像文中提到的「智能頭箍」並非只有一家公司研發出品,還有很多公司都有類似腦電波概念產品,尤其是線上銷售的還不少,不過只有這一家碰巧引爆網絡了。
至於事實究竟是怎樣,還得靜待後續發展。
不過也足夠引起我們的家長反思了:
對於小學生的教育,真的有這麼著急嗎?
這屆小學生也太難了點!
該如何去撫慰家長焦慮的心呢?
欲速則不達,學習要循序漸進
孩子的學習都是有規律的,有時候不要一味地求快,這樣反而會走很多彎路。教育是沒有捷徑的,如果真的有那麼多捷徑走,那世界上很多人都成為了天才,那還有老師什麼事兒呢?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學渣天天嚷嚷著要逆襲了!
讀書的時候,誰不希望自己能博覽群書,最好是過目不忘,這樣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舉一反三,侃侃而談!
這一些確實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孩子能夠循序漸進,堅持刻苦,才能辦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欲速則不達。希望家長們尊重學習的規律,科學用腦,循序漸進,穩打穩紮,才能慢慢攻克學習的難關。
調整心態,給孩子一點耐心
並不是說希望孩子成績好的家長就是功利的。功利也並非不可取,但是也要適度,權衡一下利弊之後再選擇。
對於那些明顯就是「偽科學」的產品還是要保留一定的理性。
孩子那么小,很多東西都不能判斷好壞。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沒有把好安全、質量關,那麼孩子將會經受怎樣的「精神壓力」呢?
就那個量子速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可能的!可為什麼就有那麼家長趨之若鶩呢?難道真的是怕輸在起跑線上嗎?
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吧!不然被當做小白鼠了還偷著樂呢!
不知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相伴成長,快樂學習。
小郎願和您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