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衛生部的領導、支持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幫助下,中國建立了愛滋病哨點監測系統,該系統在我國了解早期愛滋病流行狀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判斷愛滋病疫情、評估防治工作效果的重要信息來源。
一、為什麼要建立哨點監測系統?
開展愛滋病哨點監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判斷各地區特定人群愛滋病感染和流行因素的變化趨勢,結合相關信息推斷不同地區特定人群愛滋病的流行水平等,為制定愛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預措施及效果評價提供參考信息。
二、設置監測哨點有哪些要點?
第一,哨點設置應與當地流行形勢匹配,並考慮可行性。根據當地愛滋病病例報告信息或相關信息(如治安信息等)決定當地應該開展監測的項目。一般根據流行形勢需要(通常是以當地首先出現疫情的相關危險因素),選擇相對容易操作的人群和方法對他們開展愛滋病病毒(HIV)抗體檢測和收集相關危險信息來開展監測工作,例如在部分吸毒和賣淫嫖娼現象比較嚴重的省份,根據實際在監管場所對吸毒者和暗娼進行監測;在性病門診就診者中用男性就診者疫情反映嫖客疫情變化。
第二,哨點監測一般從有高危行為的人群開始。在我國高危行為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男性行為者、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等,當這些人群HIV抗體檢出(陽性)率多次超過5%時,就應該在當地開展一般人群的愛滋病哨點監測工作。一般人群通常用孕產婦或婚檢人群來代表。
第三,當危險行為方式或其他因素髮生變化時,哨點監測徵集監測對象的方法也需根據情況相應變化。
三、開展哨點監測工作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第一,哨點監測應該儘可能縮短監測對象的徵集時間,並儘可能讓所有滿足條件的監測對象全部參加,樣本量應該滿足判斷疫情變化的需要。根據當時國際組織推薦,每個點樣本量應該為400人,儘可能不少於250人。這樣,如果在當地某哨點從來沒有檢測出過HIV抗體陽性者,就可以推測當地該人群代表的危險行為人群HIV感染率最高不會超過1%。
第二,哨點監測徵集被監測對象通常不是機率抽樣的方法,而且可能各地方法和監測對象的結構不同。所以應該謹慎下結論和外推結果,不可將各地結果相互比較,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個哨點換了不同的方法都不該相互比較。哨點監測只是判斷某一個點(代表當地該人群)的疫情變化趨勢,不主張把不同哨點,特別是相差明顯的點合併分析,將數年結果合併報告更是錯誤。如果需要判斷當地某人群愛滋病流行水平,應該由了解該哨點運作的專業人員根據設點情況、監測對象徵集方法和其他相關信息等來對哨點監測中該人群HIV抗體檢出率進行調高或壓低的方法來判斷當地該人群愛滋病流行水平。把不清楚做法的各種數據拼湊出「哨點監測結果」,容易誤導人們。
第三,哨點監測運作應儘可能簡潔,不主張為了湊夠400人樣本量讓多個點採樣拼成「一個哨點」,這樣的「哨點」如果沒有細緻的分析處理,得到的信息會非常容易誤導決策者和工作人員。哨點監測不應承擔過多內容,甚至是影響HIV抗體檢出率的工作,如一些病例發現相關的工作不應該冒著影響判斷流行趨勢的危險壓給哨點監測。哨點監測更不該收集過多影響操作的信息。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曾建議只收集性別和年齡等關鍵人群特徵。
第四,嚴格講哨點監測應該儘量選擇比較穩定的檢測試劑,儘可能不換試劑,否則相當於病例定義發生了變化。如果做不到這點,應該在一定流行規模地區做換前和換後兩種檢測試劑平行樣比對結果,或在疫情巨變(HIV抗體檢出率超出可信限區間)地區做三年前起始的所有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