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金峰
愛滋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截止2018年底,我國估計HIV感染者及愛滋病患者有1,250,000人(圖1),規範診治對愛滋病的防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圖1 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數量
「國家免費愛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和「中國愛滋病診治指南」都指出應關注HIV感染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我國一項研究結果提示:56% HIV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有睡眠障礙風險,33%有抑鬱症狀,27%有焦慮症狀。
抑鬱症狀普遍存在與HIV感染者。坦尚尼亞一項研究採用25項霍普金斯症狀自評量表(HSCL-25)評估996名HIV陽性婦女在HIV篩查陽性後2個月的心理狀況,之後每6到12個月進行一次重新評估,隨訪時間為6-8年,結果顯示56.8%的陽性者在隨訪期間經評估出現至少一次抑鬱。國內一項關於HIV感染者抑鬱障礙的流行病學現狀調查,採用哈密爾頓抑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評估,結果顯示,大約33%的受調查者HAMD評分大於8分,存在抑鬱症狀。
抑鬱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臨床表現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抑鬱障礙具有高發病、高復發、高致殘的特點,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將成為繼冠心病後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
大多數抑鬱症狀並未引起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的重視,軀體疾病伴發的抑鬱症狀往往會更容易被忽視。應注意,抑鬱障礙所具有的負性情緒往往又會促發其他精神和軀體障礙,而後者又會反過來加重原有疾病的治療和預後的複雜性。
HIV感染者共患抑鬱障礙的比例高,不及時識別和給予恰當的干預,則對HIV的治療、依從性及預後有負面影響。一項針對177例HIV感染者的長達17年的縱向研究發現有抑鬱障礙的HIV感染者比無抑鬱障礙者的死亡風險增加了2倍,同時抑鬱障礙可以導致HIV感染者有更高的藥物濫用風險、降低對HIV治療的依從性。
抑鬱障礙常用評估量表
屬於他評的量表主要有HAMD和蒙哥馬利抑鬱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屬於自評的主要有9條目簡易患者健康問卷(Brief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Zung抑鬱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Beck抑鬱問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快速抑鬱症症狀自評問卷(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Rated,QIDS-SR)。
•the end•
版權聲明:i衛士倡導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請使用「分享圖文」分享本文。未獲得平台授權,上述內容均不得在任何平台直接或間接發布使用。轉載請發送郵件至iws@pmph.com郵箱,獲得授權後使用。如有發現擅自轉載,一律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平台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