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19子打開城門,主動投降納敵,還笑問朱棣:能否保我們平安

2024-06-10     無風卻起念

1402年,冷風呼嘯過南京城的街頭巷尾。

燕王朱棣率領大軍兵臨城下,城牆之上,朱橞與李景隆看著黑壓壓的燕軍,眼神中流露出的是無奈與憂慮。

忽然,沉重的金川門被朱橞緩緩開啟,朱橞帶著一臉媚笑,小跑著上前,雙手作揖,還笑問:

「四哥,我這樣迎接你,能否保我們平安?」

城內,建文帝聽聞金川門的失守,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悔恨與痛苦。他深知,若非朱橞與李景隆的背叛,自己的20萬大軍尚能一戰,南京城不會如此輕易陷落。

如今,城外「燕王萬歲」的呼聲此起彼伏,建文帝心如刀割,最終選擇了火焚皇宮,將自己在世間的一切痕跡化為灰燼。

朱棣趕到時,只見2具焦黑的屍體,他不禁淚如雨下,哭訴道:「我的侄子啊,何苦如此?皇叔此來,只為清除奸臣,並無他意!」

建文帝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管怎樣,朱棣終於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

回想當初,當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元璋的兒子們分成了三派,建文派,燕王派和中立派。只有朱橞是牆頭草,兩邊倒。

戰爭之初,朱棣和建文帝比起來,燕軍兵力甚少。朱橞認為,朱棣應該打不過建文帝的,便乖乖地按照詔令跑到南京去。為了表彰他的行為,建文帝便將南京城的金川門,交給他去把守。

誰料戰局逆轉,燕軍勢如破竹,沒過多久就打到了南京城下。朱橞見狀,不願再戰,與同任守門將領的李景隆商議後,決定開門納降,迎朱棣入城。

朱橞恭敬地問朱棣:「臣弟見過四哥,迎你能否保我們平安?」朱棣馬上答道:「皇弟何出此言,你我乃親兄弟,自然保你平安。」

朱橞因獻城有功,朱棣對他進行了豐厚的賞賜,不僅每年增加其俸祿2000石,約合今日的60萬。更賞賜他馬匹、銀兩、錦緞等無數,並將封地改至富饒的長沙。

朱橞喜不自勝,連連拜謝。他很慶幸自己的「高明之舉」,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後半生還富貴顯赫。

其實,朱棣最看不慣這種投降派,改封地也是刻意遠離他。如果朱橞老老實實地恪守本分,也許能得到善終,可他偏偏要作死。

朱棣送他去了遙遠的長沙,這一賞,表面是封賞,實則是流放,將他從權力的中心推向了邊緣。

長沙的日子對朱橞來說既是天堂也是地獄。他在那裡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權力,但同時也失去了朝堂的支持與帝王的信任。

他漸漸地變得驕傲自大,甚至開始妄想一些不該有的念頭。他忘記了,他的地位和一切都是朱棣賜予的,而一旦朱棣改變主意,他的一切也將煙消雲散。

在長沙,他仗著功績,目中無人,多行不法,行動越來越出格,甚至殺害了兩朝元老茹瑺及長史虞廷綱。

朱橞的行徑,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滿和彈劾,但他都以更殘酷的手段回應。

朱棣對朱橞的不法行為心知肚明,卻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果不其然,朱橞越發狂妄,竟覬覦皇位,私底下招兵買馬,打造兵器,甚至試圖拉攏蜀王朱椿。朱椿卻不願捲入紛爭,將朱橞的計劃告知朱棣。

朱棣迅速行動,召朱橞進京,當面斥責。朱橞驚恐萬分,跪地求饒。朱棣最終沒有取他性命,卻廢其為庶人,禁錮終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54b5a13320bdb6c74a0aee42a65ac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