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寒冬至,暖添衣,11月13日寒衣節,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祖宗的規矩別丟!
在我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最著名的兩大祭祀節日就是清明節和寒衣節,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就是民間傳統節日寒衣節,《詩經•豳風•七月》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就是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冷,人們應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民間這一天祭祖時,也不要忘了給祖先添衣,因此也叫「寒衣節」。
寒衣節在我們煙台也稱之為「過月一」,這一天會祭祀先祖,準備過冬,同時這一天也會有許多的習俗,老話說「民以食為天」,這麼大的節日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寒衣節要食「寒食」,在口舌嘗鮮的同時,懷想故鄉和先人,所以寒冬至,暖添衣,11月13日寒衣節,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祖宗的規矩別丟!
一、餃子
在北方,只要是傳統的習俗都離不開餃子的身影,這寒衣節也不例外,寓意著平安喜樂,健康長壽。而且寒衣節的餃子餡比較有講究,我們這裡一般吃蘿蔔和白菜餡,原因是蘿蔔和白菜是當下應季蔬菜,既表達了對祖先的尊敬,同時也不忘勞動人們的本色,這種不忘本則是我們必須追尋的好傳統。
二、豆飯
農村老話「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這就意味著過了寒衣節,天氣更加寒冷,不但要增加衣物,而且還要吃有營養的豆飯來補充動力。所謂豆飯,就是指用五顏六色的豆子和大米、小米等一起來做米飯,可以是紅豆飯、豌豆飯、綠豆飯、黑豆飯等等,寓意五穀豐登,生活充滿了色彩,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思念和孝敬。
在南方,吃紅豆飯比較多,可能和紅豆的寓意有關,紅豆代表著相思,而寒衣節吃紅豆飯,表達了對已故先人的思念和孝敬,這是傳統文化的體現。
三、糍粑
老話說:「十月朝,糍粑碌碌燒」,意思是十月一寒衣節要吃糍粑。這本是古時候農民祭祀牛神的貢品,經過不斷地演變,到現在變成了寒衣節的食物,用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與孝順。
做1事:那就是送「寒衣」,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有對寒衣節的描述: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做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因此也有了寒衣節送寒衣的說法,表達了對先人的一種思念和孝道。
11月13日寒衣節,提一籃衣物,揣一心思念,裹一懷希望,把一盞明燈,照一路平安,借一縷青煙,表一世尊崇。寒冬至,暖添衣,寒衣節將至,依照傳統「吃3樣,做1事」表達孝念,老祖宗的規矩別丟!我是曉峰,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