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自南都·灣財社。
采寫 | 南都·灣財社記者 邱康正
10月30日晚間,調味品行業龍頭海天味業發布2023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在當下業績受到阻礙,股價略顯低迷的海天味業,在三季度狀態略有些「好轉」。
營收下跌態勢有所扭轉
主營產品營收一反常態有所下滑
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收56.846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凈利潤為12.32億元,同比下滑3.24%。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收186.5億元,同比下滑2.33%;歸母凈利潤為43.28億元,同比下滑7.25%。
對比上半年的業績而言,2023年第三季度中,海天味業的營收終於扭轉了前兩季度持續下跌的態勢,且其歸母凈利潤的同比下滑幅度也有所收窄,同比下滑幅度由第一第二季度的-6.39%和-11.54%收窄至-3.24%。
從主營業務產品來看,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醬油、調味醬、蚝油以及其他的產品分別營收96.26億元、18.66億元、32.21億元、26.4億元,分別同比變動-7.47%、-5.67%、0.34%以及19.85%。
可以看出,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各品類產品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即使是沒有出現同比下滑現象的蚝油產品業務,其同比上升幅度也微乎其微。
反觀海天味業往年的前三季度業績報告,2018年-2022年期間,海天味業的各品類產品幾乎都呈現上升態勢,其主營的醬油產品的營收由2018年前三季度的76.28億元升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104.03億元,增長幅度約達到36.4%。而在其餘產品品類中,唯一有所下滑的為2022年第三季度的調味醬產品品類,同比下滑幅度也僅為1.49%。
銷售渠道方面,本報告期內,線上線下渠道的降幅也有所收窄,其主要的線下銷售渠道收入占前三季度總收入的95.96%,同比下滑2.19%,線上渠道收入占比為4.04%,同比下滑8.74%。相比於今年上半年,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占比相差不大,線上渠道略有提升,而相對應的線下渠道略有降低,變動幅度僅為0.16%。
從銷售區域來看,前三季度中,僅西部地區的同比營收有所增長,實現營收23.15億元,同比增長3.75%,而其餘區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現象。經銷商方面,報告期內,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為6775家,新增經銷商數量為608家,而減少數量達到了1005家,幾乎是新增經銷商數量的2倍,其中減少數量最多的地區為北部區域,經銷商數量為1993家,減少數量為285家。
對於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海天味業並未在本次業績報告中有所解釋,但在此前的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海天味業曾表示,儘管各行各業生產經營的外部環境開始逐步走向全面正常化,餐飲行業的復甦為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公司仍然面臨著餐飲逐步恢復尚需時間、行業內企業競爭愈發激烈、部分原材料價格依然處於高位的經營環境。原材料等各項成本依然處於高位,但是價格走勢向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成本壓力。
海天味業董事會秘書針對業績問題也表示,公司業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市場大環境、消費需求等仍在快速變化之中,回歸到平穩有序狀態仍需一定周期;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公司著力調節經銷商庫存水平,確保市場整體的健康發展。
根據上述海天味業此前對於業績表現的回應,再結合第三季度的表現,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海天味業似乎印證了此前的回應中所提到的「回歸到平穩有序狀態仍需一定周期」的說法。但相對應地,凈利潤方面的持續同比下滑以及經銷商數量的減少,也是海天味業當下仍然需要面對和考慮的問題。
股票回購方案落定
行業經營第一「寶座」被奪
同時,就在海天味業發布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的當天,海天味業還發布了回購公司股份方案公告。據該公告稱,海天味業擬以集中競價或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擬用於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回購股份的種類為公司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A 股)。本次擬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幣8億元(含)的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按最高回購價格56.60元/股、回購金額上限8億元(含)測算,預計回購數量不超過1413.43萬股,約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 0.25%;按最高回購價格56.60 元/股、回購金額下限5億元(含)測算,預計回購數量不低於883.39萬股,約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6%。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布的回購公司股份方案公告,正是此前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在10月16日,海天味業股價暴跌近8%後的提議。同時,根據海天味業披露的公告內容,此次回購案也是海天味業自2018年以來,再度發布的股份回購方案。
而實際上,從2021年年初開始,海天味業的股價曾一度達到126.2元/股,然而也正是從彼時開始,海天味業的股價接連下跌,時至今日,其市值蒸發近5000億元。
而此次,海天味業在股價大跌的節點上,選擇了股份回購,雖然方案的資金額也正如公告內所表述的一般,總計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41%,對於市值目前仍有近2000億元的海天味業而言,並不能回購多少股本,且回購的股本還將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因此對於股價而言也並不會有過多的影響。但此番行為卻似乎放出了一個全新的訊號:海天味業對於自身股價的走勢或許將不再「坐以待斃」。
從另一方面來說,海天味業的股價大跌也與業績表現脫不開干係。南都灣財社記者通過海天味業往年的財報發現,近五年內,海天味業的營收和利潤雖然持續上漲(利潤除2022年外),但其增速呈現下滑趨勢,截至2022年其利潤出現負增長的現象。2018-2022年期間,海天味業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8%、16.22%、15.13%、9.71%、2.42%;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3.65%、22.66%、19.66%、4.09%、-7.02%。可以看出,營收和利潤方面,海天味業在近五年內似乎呈現出後勁不足的態勢。
並且,今年上半年,海天味業的營收為129.655億元,同比下滑4.19%;歸母凈利潤為30.96億元,同比下滑8.76%,其上半年業績不僅延續了一季度的營收利潤雙降的表現,同時這也是海天味業自上市以來,首次在半年度報告中出現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情況。
而此次海天味業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相較於上半年而言雖有所扭轉,但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的數據,2023年調味品行業18家上市公司中,海天味業從去年同期的經營情況第一名滑落至今年的第二名,被梅花生物所取代。
相比較之下,以醬油為主營產品的千禾味業和中炬高新旗下的美味鮮在前三季度中都有著不俗的表現。
前者千禾味業在前三季度中實現營業收入23.31億元,同比增長50.0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7億元,同比增幅為106.61%,其營收增長和利潤同比增長均位列第一,且在統計的8家上市公司中,千禾味業經銷商增長比例最高,達到37.35%。
而後者中炬高新雖然受到合同糾紛案、內鬥事件、房地產業務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整體業績有所下滑,但其旗下主攻調味品的美味鮮的業績依舊穩定發揮。前三季度美味鮮實現營業收入37.90億元,同比增加1.53億元,增幅為4.21%;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74億元,同比增加 9203.13萬元,增幅24.06%,並且其業績和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於醬油產品增長,前三季度,美味鮮的醬油產品營收為23.551億元,同比增長6.47%。
因此,海天味業在自身業績增速放緩,甚至在今年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同行們的悄然持續發力,在某種程度上也對海天味業的業績造成了一定的衝擊。而相對應的,正如上面所述,海天味業也並不是在「坐以待斃」。
多元化布局在細分賽道發力
跨界產品是「跨界」還是「玩票」?
為尋求業績的增長,海天味業稱,目前公司有序推進全國化產能布局,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高明海天擴建項目預計總產能220萬噸,南寧海天項目預計總產能95萬噸。目前上述項目均在穩步推進中,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有計劃地釋放產能。
除此之外,醬油市場本身作為集中度較低的行業,即使海天味業作為國內醬油的龍頭也曾在今年表示,外部銷售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碎片化的需求,對公司過往積累的優勢是一個挑戰,因此公司需要應時而變,應勢而變,應市而變,加快在產品、渠道、終端建設等方面全面變革,推動員工、銷售人員、經銷商一同轉變思想,爭奪市場機會,通過切實有效的變革,重新獲得新優勢,從而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力。產品方面,隨著市場渠道和競爭的加劇,雖然醬油、蚝油等核心品類依然保持領先,但是明顯感受到市場在細分,競爭在加劇,公司正在品種、口味、規格等細分賽道上發力。
因此,在近年來,海天味業也在朝著多元化進行發展布局,開始涉獵不同領域產品。以此次前三季度的業績報告為例,從產品類別來看,其主營的醬油、調味醬以及蚝油都呈現同比下滑或增長幅度極小的現象。
但其中,「其他」類別的產品的同比變動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長,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22.03億元增長至報告期內的26.4億元,同比增長19.85%。而且根據往年的財報,從2021年開始,海天味業就開始在財報中的類別分類項中增加了「其他」類別,且每年都呈現較為明顯的增長幅度。而在這「其他」類別中,就包括了諸如料酒、醋、雞精、米麵在內至少數十種單品。
此外,海天味業也開始在其他賽道進行跨界布局,例如今年7月,為了拉近與年輕消費群體之間的距離,海天味業推出了一款以醬油罈子為造型、主打「有鮮味的」冰淇淋產品,並在廣州、長沙、上海以及成都多地舉行線下活動,吸引了消費者參與其中,彼時在社交媒體上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此外,南都·灣財社記者發現,該次海天味業的跨界產品也並非首次,據海天味業官方微博顯示,其最早就已在2021年提出了「海天冰淇淋」的說法。同時在去年,也推出了蘋果醋味和醬油味的雪糕,但彼時並沒有進行大範圍宣傳。
然而,對於海天味業這一類以自身主打產品為載體的跨界產品,有專家也指出其有存在玩票行為的嫌疑。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目前各行各業都在為了擁抱、討好、滿足新生代而進行產品跨界,而醬油類品牌整體而言與新生代之間的嫁接與關聯較為牽強。
並且朱丹蓬還認為,很多企業在做產品跨界時,首先要考慮產品系列的問題,而不是說以玩票性質做跨界產品,應該保持一種長期主義的體制去進行發展跨界產品。
上海至匯戰略營銷諮詢機構首席顧問張戟表示,此類跨界產品大多都是玩票性質,主要是以製造話題增加註意力的宣傳方式,而調味品行業在冰淇淋跨界產品中也不太具備優勢,因此對於經營方面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
故此,在當下業績受到阻礙,股價略顯低迷的海天味業,在三季度狀態略有些「好轉」的情況下,能否繼續保持勢頭直至四季度,且在多元化賽道上找到新的突破口,以及如何讓投資者對自身繼續保持信心等問題仍有待觀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