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隨筆|「漫灌」和「滴灌」結合起來,把惡的數量減少、善的數量增加

2024-10-15     上觀新聞

時代創造話語,話語記錄時代。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當代青年話語體系日益呈現圈層化、多元化、震盪化等特點。準確分析和把握當代青年話語體系的內容特徵,有利於更好地探究契合新時代特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

「精準把握青年話語體系特點」

基於代際視角可大致劃分三代人:老一代講革命、講理想、講傳統,中年人這一代講責任、講奉獻、講集體,青年一代講平等、講自主、講個性。

其中的95後青年,更為注重個人的成長與進步,對於達成目標有著強烈的渴望;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喜歡在團隊中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容易相信自己眼見或者耳聞的事物或信息,較為反感傳統式說教,甚至會有一定的叛逆或者逆反心理;對「要我做」持懷疑態度,而更喜歡自主地選擇「我要做」,並為此願意付出努力。

同時,他們具有豐富的接收信息的渠道和路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且更新疊代速度較快。有人說,他們屬於「完全網際網路化的一代」,虛擬世界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甚至會超過現實世界所能給予的;既重視朋友和親人,又致力於在網際網路社區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網友。與之相伴,他們中的一些人思想波動更為劇烈,容易被先入為主的輿論場所影響,表現出較為感性的一面。

進一步來看,當代青年的話語體系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在結構上趨於離心狀態,個性化、圈層性態勢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通暢,各種各樣的線上線下「小群體」「小圈子」充斥在青年周圍,並有可能成為更大範圍的「民意共同體」。

二是話語體系建構過程和價值觀教育相對脫節。在性格成熟和人格養成最為重要的高中階段,由於高考「指揮棒」壓力,大多數高中生專注於必考科目的學習,而相對忽視了價值觀等方面的塑造。

三是網際網路平台成為影響青年話語體系建設的主流媒介。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正對青年話語體系構建產生重大影響。其中的短視頻具有強大的傳播力,也有一定的破壞力;給青年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帶來許多無謂的時間消耗。

「加強教育引導的針對性趣味性」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往往局限於課堂和書本,大致處於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階段,難以入腦、入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新形勢下,既要尊重價值觀教育的基本規律,注重在關鍵時間節點的教育和引導,也要針對若干有代表性的青年群體興趣和特點,加強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趣味性。

第一,創建多元空間載體,注重對不同青年的分類引導。

「小麥灌漿期,陽光水分跟不上,就會耽誤一季莊稼的收成。」這是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描述與評價。針對思想進步程度不同的學生,應該注重分類的教育和引導,把「漫灌」和「滴灌」結合起來;對於黨員骨幹等,要把他們當作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來進行培養,注重個人修養的培養和提升,從「高位」上嚴加要求;對於表現良好、積極參與各類活動的青年,要給予信任、搭設階梯、加強引導,努力使之從良好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對於在思想上還存在困惑、對社會存在較多負面情緒甚至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質疑的青年,要結合特定的活動加大引導力度,包括通過與優秀骨幹「一對一」結對等形式,使其形成更加理性、全面的認知。

對高校而言,可藉助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中秋節、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節點開展特定的主題教育,通過莊嚴的儀式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統一起來。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也是一個大課堂。可鼓勵青年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通過參加支教、基層掛職、臨終關懷、重陽敬老等志願服務活動,在奉獻中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第二,發揮好新媒體平台的作用,確保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青年話語體系。

注重打造一批積極向上的新媒體平台,創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成果。傳統活動的形式可能只會影響幾百人,但新媒體平台上一個高質量的宣傳作品可以在幾小時內收穫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關注、轉發。建議組織更多力量打磨出高質量的原創作品,直接引導青年網絡話語體系構建,增強網絡思政引領的實效性。

第三,優化課堂教學功能,深化核心價值觀教育內涵。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有情緒、情感和情懷。一個站在講台上客觀而理性的教師,就能培養出一群積極向上的學生。對於高校青年學子的價值引領,不應僅僅停留在思政課上,還應充分挖掘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功能。舉個例子,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機械工程導論」,除了在專業上進行知識傳授之外,還可以對黨和國家關於先進位造業的戰略要求進行深入闡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賴以植根的豐厚沃土。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必須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育、滋養作用,幫助青年真正樹立起文化自信。在大學校園中,可廣泛開展國學課堂、經典閱讀、傳統書畫展示等活動,引領青年學子真切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繼而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博士 武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29849fd6d35066f4bc1b942a6689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