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生跪求老人歸還200元生活費,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如何化解?

2023-03-14   糖果媽媽

原標題:留守女生跪求老人歸還200元生活費,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如何化解?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社會都要尊重老人和愛護未成年人,本來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事情。

但現在社會上有的老人倚老賣老,甚至做出一些逾越道德底線的行為。

01老人撿到200元錢占為己有,女生跪地哭泣求歸還

拾金不昧一直都是被大家廣為讚揚的優良品質,小學生尚且都知道撿到錢要主動歸還失主,但最近上熱搜的一位老人做法卻讓人大跌眼鏡。

廣州的一位女學生在和同學們的放學途中,不小心將父母給的200塊錢遺失。女生連忙返回原路尋找,最後發現是一位老人撿到了錢。

女生上前和老人說明情況,懇求老人將撿到的錢歸還給自己,誰料老人非但不承認,還一口咬定這錢是自己從家裡帶出來的,甚至還十分蠻橫地要求女生拿出證據,證明這個錢是自己的。

兩人的爭執也是引來了路邊人的圍觀,而眼看著老人沒有絲毫還錢的想法,女孩情急之下跪在了老人的面前,求著對方把錢還給自己。

02僅為200元錢,下跪的孩子讓人心酸

視頻一經曝光,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大家都在同情女生的遭遇,也對不講道理的老人進行譴責。

女孩情緒徹底崩潰,當著多位同學的面,在眾目睽睽的圍觀之下,直接向對面的老人下跪,哭喊著懇求她能把錢還給自己。

女孩的年紀並不大,還穿著校服,短短一分多鐘的視頻,女孩卻經歷了人生的一次教訓。200元不是一個大數目,那麼為什麼還會讓女生用下跪的方式來尋回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女生的父母都不在家,女孩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留守兒童」,而這200元錢,也恰好是父母剛給自己的一周生活費。

當女孩喊出「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時,讓很多人聯想到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他們已經缺少了父母的陪伴,還要在突發事件上,也只能自己處理。

好在最後幸運的是,女孩遇到了好心人的幫助,一位大哥自掏腰包給了女孩200元,要不然沒了這筆生活費,女孩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要緊衣縮食了。

03「留守兒童」,最需要關係的一個群體

面對這一老一弱,其實背後凸顯的不僅僅是人情和道德的問題,還有我們一直關注的留守兒童問題。

現在的「留守兒童」已經過去了熱點話題,不過仍然是社會上的主要問題,而且也與以往的留守兒童大不相同。

國內的留守兒童大都是父母出去務工,父母和孩子之間因為「地理長距離」導致留守。

而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階段沒有陪伴他們,也會導致孩子心理出現異常,這種異常並非等同於身體上的疾病,甚至在平時也難以發覺。

但在某些時候某些環境或者某件事情去激發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異常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上文中的女孩,為了200塊錢,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下跪也要要回的原因。

正是因為現在的90後父母都太明白這個苦了,所以寧願自己辛苦,也絕不想把孩子留在老家甩給父母,父母的陪伴和缺失,是爺爺奶奶無法彌補的,也很大程度上會讓一個孩子的童年變成灰色的。

04留守家庭家長,這些建議最好聽從

保持兩天一通電話的頻率

留守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溝通的唯一途徑,幾乎就是通過電話了。很多家長認為一周打一次電話就是最佳頻率,但事實上,建議父母們至少每兩天和孩子打一次電話,這樣的頻率才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和父母「無縫銜接」,心理狀態才能正常。

對於孩子來說,生活中碰到困難時應該是尋求父母的幫助,但如果父母失聯了或者是沒有達到隨時求助的狀態,那麼自然就容易心態崩潰。

持續的關係比高價禮物更有用

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實際上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他們更多的則會買一些貴一點的禮物作為孩子陪伴缺失的補償。

但實際上,孩子們內心對家長用禮物來補償的方式很是牴觸,孩子對父母愛的渴望,不能是大水漫灌式的,而是應該「滴灌式」的細水長流。

多多誇獎孩子

心理醫生表示:那些過於不聽話的孩子,並非是因為頑皮,而是平時太缺乏別人對他的關注,所以用極端的方式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所以留守兒童的父母,平時必須多多鼓勵和肯定孩子,這種鼓勵不僅僅限於是語言上的,肢體上也可以,像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關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