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一個父親」。電影《失孤》中的一句經典台詞,深切地表達出了孩子被拐後父母內心的真實想法。
每次看到孫海洋、郭剛堂這些歷經千辛萬苦找孩子父母的經歷,我都質疑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壞人,偷孩子的人簡直是「殺人誅心」。
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不受一點傷害,但有時難免會疏忽,最近在青島發生的一件事,更是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
3月30日,山東的一位母親在超市裡遭遇了一起驚險事件。
監控視頻中,她正在冰櫃前挑選商品,而旁邊還站著自己2歲的女兒。這時從左邊過來一位穿黑色衣服的老人,徑直走到小女孩的身邊,很隨意地就牽起孩子的手,想要牽走孩子。
2歲的孩子自然毫無安全意識,誰牽著自己就跟著誰走,就在老人馬上要牽走孩子的一瞬間,這位母親反應迅速,一把把女兒搶了回來。
經過這件事,孩子母親越想越後怕,買來防走失繩牽孩子,而對於這位老人的行為,女子表示也已經報警。
但報警後老人說自己當時是「鬧著玩」,而警方也表示老人的行為也並不構成「犯法」。
這起事件瞬間就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很多人對老人的行為表示震驚和憤怒。
我也是反覆看了幾次視頻,越來越覺得這個老人就是故意想偷走孩子。尤其是路過小女孩面前時絲毫沒有猶豫,如果不是孩子媽媽及時發現,老人可能就順利地把孩子帶出超市。
孩子丟失可能就是一兩分鐘的事情,但找尋一個孩子,可能就需要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都沒有結果。
很多人都知道兒童容易被拐賣,但卻並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兒童被拐賣,中國到底有多少拐賣後失蹤的兒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官方數據,但根據估算,應該是以數十萬計。
對於拐賣兒童的數量,官方給出的數據是每年大概在1萬人左右,但是根據第三方機構估計,差不多每年會有7萬之多的兒童被拐賣。
「不要讓孩子離開大人的視線」,似乎只是一個兒童安全常識,然而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卻是常常忽視的一個安全因素。換句話來說,那些容易被拐賣孩子的家庭,往往並不是有錢有權的家庭。
在被拐賣的兒童中,流動兒童位居第一,留守兒童位居第二,拐賣的手段也大概有四種,其中37%的是詐騙和欺騙,剩下的分別是綁架、濫用權利和使用暴力等。
而兒童被拐後,最後能被解救回家的僅有不到整體的10%,他們是幸運的,最後能回到父母身邊,剩下的90%的兒童,最後都無法和家人團聚。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早年間,那些最終能找到被拐兒童的家庭,一般的花費大概在3-5萬元,自然這些錢也不是很多家庭能負擔得起,無形中就會有很多父母選擇放棄。
中國最大的尋子網站「寶貝回家」統計:在被拐兒童中,90% 是因為父母的監管不力,導致孩子被拐走。
這件事也給所有帶孩子逛超市的家長們一個提醒,在超市買買買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身邊的孩子,尤其是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首先,讓孩子明白走丟的危險性
之所以小孩子能很隨便地被外人牽走,也是出於在人流量大時,自身的恐懼和壓抑。大人可以嘗試一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蹲下來就能和孩子感同身受。
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除了在超市挑選東西的時候,儘量要地讓兒童坐在購物車上,或者是乾脆直接把孩子抱起。也要讓孩子意識到,如果自己隨意走丟的話,會找不到家人,一旦跟陌生人隨便離開,會受到陌生人的傷害等,這些警告也會讓孩子更加警惕周圍環境,避免自己隨意走丟;
其次,外出時穿醒目衣服
帶娃外出時,尤其是人多的地方,穿著比較醒目的話,會更容易讓人辨認,尤其是衣服上如果有聯繫方式的話,更是容易被他人發現,也方便找到后里聯繫家人;
再次,相約好見面地點
在外出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和娃約定一個比較醒目的地點,一旦彼此走失後,可以去這個地點等待;
然後,手牽手或者使用安全繩
在人多的場所,家長和孩子一定要手牽手,這樣就能隨時掌握孩子的位置和行蹤。尤其是當家長購物很多雙手無法解放時,也可以使用安全繩,將自己和孩子連接起來,這樣即使孩子走開,也不會隨意走失。
最後,教育孩子要如何保護自己
家長平時就要教育孩子不要隨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不要私自離開父母、不要輕信陌生人等。同時父母和孩子倘若真的走失,孩子也要具備向周圍人求助的能力。當然,這些都需要家長平時的耐心教育。
從被拐到能被找到,一家團圓奔向美好未來生活是最好的結局,但世上又能有多少被拐家庭能收穫這樣的完美結局?
家長能夠做的就是避免悲劇的發生,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公共場合,一定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