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藥學部 張炳武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每逢端午佳節來臨之際,人們會將艾草懸掛在門口,用於避邪,同時趕走蚊蟲。早在周秦時期古人便已將艾葉作為藥用,它既可外用,也可內服,還可以做成很多種美味佳肴,因此廣受人們喜愛。
艾葉起源
艾葉來源於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
艾葉的功效
1.驅蚊。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能夠有效驅蚊。將艾草點燃,或將艾草煮水塗抹到身上;在房間裡掛一根陰乾的艾草條,都能起到驅除蚊子、飛蛾、蟲子的良好功效。
2.祛濕散寒。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有散寒除濕的功效,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女性虛寒等。
3.溫經止血。艾草入肝脾經、肝藏血、脾統血,則其辛行氣血、溫通散寒、苦可堅陰,能暖氣血而溫經脈,具有溫經止血之功,故可用治虛寒性等多種出血病證。
4.祛風,止癢。艾葉具有止瘡之效,與苦參、川椒等中藥配伍,能解毒、祛風,止癢。
艾葉的現代藥理作用
1. 平喘鎮咳。艾草具有鎮咳、平喘、祛痰的功效,可以起到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的作用。
2.抗菌作用。艾葉是一種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大多數病毒和細菌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極好的防治作用,艾葉煙燻酒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消毒抗菌方法。
3.抗過敏。艾草可以起到抗過敏的作用,對於治療濕瘡疥癬,祛濕止癢有非常好的效果。
4. 增強免疫力。 艾草中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分,除了揮髮油之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和其他有機成分,這些成分能有效幫助調節人體營養需求,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葉
常言道:「清明食艾,無災無難」。艾葉還是一種食用植物,它可以用來製作各種美味佳肴——
青團
做法: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面胚,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麵糰,搓成長條,逐個按扁,包入豆沙餡等餡料,捏攏收口,搓成圓球,即成青團生坯,上鍋蒸約15-20分鐘至熟,再在青團上塗些芝麻油即成。
功效:散寒祛濕,健脾養胃。有助於驅寒除濕、暖宮、增強機體抵抗力等。
艾葉餃子
做法:艾葉300克,切碎;蔥、豆芽、豆腐適量切碎。將以上材料拌勻,用鹽、味精調味成餡。用麵皮包餡成餃子,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功效:通氣血,祛寒濕,健脾胃。適用於虛寒體質,也適用於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艾味糯米紅棗粥
做法:取艾葉10克,糯米150克,紅棗4顆,紅糖適量煮粥
功效:溫中,益氣,安胎。適用於痛經、崩漏、腹中冷痛的患者。
艾葉雞蛋湯
做法:新鮮雞蛋煎成荷包蛋待用,生薑切碎,放入鍋中油爆,加入洗凈切碎的艾葉翻炒,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放入已煎好的雞蛋,煮1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溫經止血。艾葉雞蛋湯對一些月經不調或宮寒的女性非常有益,月經不規律,或者出血量太多,都可以嘗試食用艾葉雞蛋湯來調理。
藥師提醒
陰虛火旺、血熱以及濕熱的人,體內有熱,艾葉性溫,長期使用不當會導致熱證加重。因此,陰虛火旺,血熱以及濕熱的人要根據個人情況,慎用。孕婦屬於特殊人群,需要謹慎使用。對於外用艾葉容易過敏的人請勿使用。
審稿專家: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 童歡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