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常門窗緊閉,空氣污濁、乾燥,加上暖氣、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施造成室溫過高,使得室內空氣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也會導致人們出現煩躁不安、皮膚發緊、鼻咽乾燥、胸悶、頭暈眼花、出汗等不適感,這些症狀醫學上稱為「暖氣病」。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除了加強體育鍛鍊,注意室內通風,控制好室內溫度和濕度以外,還要注意日常飲食的營養均衡。此時要清淡飲食,儘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多喝水、粥、豆漿。
中醫認為,解除燥熱宜多用潤法,不妨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如銀耳、荸薺、梨等。銀耳可做菜肴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成羹,具有潤肺化痰、養陰生津之功,適用於治療陰虛肺燥、咽干口渴等症。百合可熟食或煎湯,對治療肺癆久咳、乾咳咽痛等呼吸系統疾病及各種乾燥引起的病症有一定效果。
此外,還可用中藥飲片,如石斛、生地、玄參、麥冬、甘草、桔梗等泡水代茶飲,能起到去火防燥的作用。最後再提供2個適合乾燥季節食用的藥膳食譜供大家參考。
雪梨羹:把雪梨、銀耳、百合一起煮,然後加入些藕粉,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功效。
百合蓮子小米棗粥:百合、蓮子、小米、棗同煮粥,有滋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於乾燥季節食用。
文/馬建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vtUqW8BUQOea5OwOZY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