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時,人人都在保護自己,可是這群北京的醫護人員卻逆流而上,是這場戰役中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北京人民的驕傲,是真正的『北京榜樣』。」說這話的朱金元是北京某律所主任律師,除本職工作外由於常年熱心公益,默默為校園、社區等地進行普法,他被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評為「北京榜樣」。
採購防護物資,他為一線人員送上了特殊的情人節禮物
疫情初期,朱金元了解到不少一線工作者防護物資短缺,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打聽醫用口罩的信息,最終托做醫療器械的朋友幫忙買了大量口罩、防護面具、消毒液等物資。
2月14日,朱金元開啟了自己第一次抗疫公益活動。他清晰地記得,當天北京風雪交加,他一大早就出發,驅車70多公里趕到了位於昌平區的小湯山醫院。
路上大雪片不斷地拍打窗戶影響視線,而且道路特別濕滑只得慢行,所以平時一小時的路程,朱金元當天行駛了近三小時。到達醫院後,他看到很多小湯山醫院升級改造的建設者們沒買到口罩,依然在緊鑼密鼓地作業。
每天身處防疫一線,口罩對於建設者們來說,既是必備品也是奢侈品。在防疫物資日益緊缺的這個時期,能收到這麼多的愛心口罩,對於建設者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口罩、面罩是他們最需要的東西,能把這份情人節防護禮物送給他們,讓他們在幫助病者的同時也保護好自己,我感到很榮幸。」
回程的路上,由於路面積雪越來越厚,朱金元的車擋護板拖了地,成了鏟雪車,最後根本無法行駛,只好打救援電話求助。他笑著說,那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情人節,想到當天工人們對他「雪中送炭」一個勁兒地感謝,又想到那些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自己遇到的「小插曲」太微不足道了。
做好後勤保障,讓最美英雄安心戰鬥
每天,朱金元都會在醫院、學校、社區、政府部門等地來回奔波,哪裡需要物資,他就去哪裡。
起初,朱金元的親朋好友們並不理解他的行為,甚至輪番勸阻他疫情太嚴重不要到處跑,但當他們得知了朱金元解決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後,漸漸地開始理解和支持他的所作所為。
「家人是每個人最重要的後盾,我做公益需要,醫護人員更需要,他們能義無反顧地到前線去,肯定離不開家屬的鼎力相助。」朱金元回憶,走訪了那麼多個地方,讓他觸動最大的要屬自己慰問了多位北京市援助武漢疫情的醫護人員家屬。
2月26日,朱金元來到北京安貞醫院的護士孔萬麗的家,他了解到,孔萬麗在醫院開始徵集支援武漢人員時,第一時間請纓,在春節期間就支援武漢疫情一線,直到2月底都沒有回家,家裡只剩她老公照顧兩個未成年的兒子和老父親,小兒子六歲,大兒子也才十一歲。
「見到他們時,我一把將兩個孩子抱到懷裡。提起媽媽,小兒子因為太想念,眼淚就不停地掉下來。」朱金元說,疫情的肆虐讓人恐懼,生命的脆弱讓人揪心。
他感慨道:「其實每個醫護人員都是家裡的頂樑柱,所有的人都在抗疫,我也希望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沒有他們在一線,我們不可能能平平穩穩地在家待著。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可以安安心心的不用考慮其它事情。讓醫務人員的家屬們穩定安心,才是讓醫護人員戰勝疫情的重要保障。」
於是,朱金元盡己所能地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對醫務人員的家屬表示慰問,除了防護物資還為他們帶去了米油等生活用品,並盡力解決了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捐助仍在繼續
他號召了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隊伍
截至記者發稿前,朱金元已捐贈了醫用口罩2000餘只,一次性手套500多盒,防護面罩200多個,十公斤裝消毒液約百桶,酒精消毒濕巾、洗手液、護眼液、凝膠、大米、油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購買了這麼多防護物資,但朱金元自己卻一個都沒留,他是將幾年前自己購買的兩隻普通口罩來回倒著戴。「這些物資應該留給最需要的一線人員。」
在做公益的路上,朱金元感受到僅憑一己之力確實力不從心,特別是疫情期間,需要幫助的群體不可勝數。於是,他便想帶動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公益當中。通過他的努力,從起初只是帶領自己律所的人,到現在,朱金元已經號召了11家企業一起聯合將公益活動進行下去。
近期,疫情逐步好轉,朱金元也並未鬆懈,他注意到不少學校可能會陸續開學,年齡更小的孩子們就需要佩戴專屬的兒童口罩。「每個孩子就代表了一個家庭,學校如果出現傳染,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我會繼續聯合大家向一些學校和社區捐助兒童口罩,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文: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