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下溝壑之中的原531工程,是1970年興建的當時我國最大的火炮廠。擁有13個分指揮部的531工程,東西跨度近100公里。如今,531工程大部分建築廢棄,但昔日繁華的印痕隨處可見。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臨十三朝古都洛陽,東接太極故里焦作,與山西省毗鄰。濟源北部為絕壁林立的太行山脈,主峰天壇山號稱豫北群山之冠,海拔1711米,鰲背山、斗頂峰海拔高度分別為1930米、1955米,由西向東延綿起伏,蟒河上游的白賊嶺海拔高度為1359米,花園嶺1212米。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濟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是首批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瀆廟、奉仙觀、大明寺、陽台宮、軹國故城、柴莊延慶寺塔、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
出於保密和安全考慮,531工程選址在太行山南側濟源的千溝萬壑之中。一夜之間,昔日人跡罕至的王屋山下,湧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兩萬多建設大軍和來自河南各地的民兵團和建築工人。
531工程最初隸屬於第五機械工業部,原計劃建成13個分指揮部,東西跨度近100公里,南北寬度近50公里,橫跨濟源、孟州、洛陽吉利區三地。
一分部兵工內部番號是「國營5147廠」,對外稱為「國營長征機械廠」,廠長為地市級待遇。
一分部廠區綿延在濟源市虎嶺河谷地帶的幾十條山溝之中,這裡兩山夾峙,一條河流穿廠區而過。河兩岸遍布高大的梧桐樹,紅色的舊廠房掩映其中。廠區長約15公里,是531工程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分部。
四分部兵工內部番號為「國營5127廠」,對外稱為「國營新華機械廠」。其位於濟源蟒河上游峽谷,近萬名職工和家屬至今還生活在這裡。
十一分部要建成全國最大的炮彈引信廠,援建單位是西安的東方機械廠。工程下馬後,東方機械廠全體人馬撤回西安,如今,幾十棟建築散落在黃河北岸的溝溝壑壑間。
十三分部是531工程中唯一沒有建在山區的分部,它建在黃河灘上。531工程的最終產品——各種火炮,將在這個靶場做各種試射。
一分部和四分部建成後,其它在建的分部因為林彪的死亡而相續下馬。
那時,531工程一分部、四分部就是一座神秘龐大軍工城,每個企業除有大規模的住宿樓和廠房外,還有各自的文化宮、電影院、溜冰場、游泳池、舞廳、醫院、學校、招待所、郵局、銀行等配套設施。一些建築已經成為刻有那個年代鮮明印記的工業遺產。
1980年,原531的二、三分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共中央第二政法幹校搬到此處,為中國政法幹線培養了一批幹部。但終因地處山區最終搬離。後河南省一度在此成立河南省第四監獄,未知原因最終未能保留。
如今的二、三分部,一片荒蕪,鐵路專用線沒有鋼軌,只有路基。
531工程停建後,一分部成為中原特殊鋼廠的所在地。後來,中原特殊鋼廠改制為中原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6月,中原特鋼成為擁有數千職工的一家上市公司,是隸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的大型骨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