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原國營221廠,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個核武器研製、生產和試驗基地,這裡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1987年,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決定撤消221廠,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2018年1月27日,221廠舊址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海晏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是黃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發源地,青新公路(國道315線)、青藏鐵路橫貫全境,是青海「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組成部分。
西海鎮位於湟水源頭、海晏盆地的金銀灘草原。金銀灘草原方圓1100平方公里,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貫穿,分為金灘、銀灘大草原,合稱為金銀灘草原。
221廠始建於1958年5月,位於海拔3000多米的金銀灘草原,對外名稱為「青海省綜合機械廠」,另一個名字為「青海省第五建築工程公司」,上世紀70年代初期改叫「蘭字839部隊」,中期又改稱「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221廠」,簡稱"221廠」。
為了保密,這裡對外叫「青海礦區」,行政機關稱「青海礦區辦事處」。
221廠曾極其輝煌和神秘。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成功的第一顆原子彈在這裡研製;1966年10月27日,中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成功的原子彈在這裡研製;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成功的第一顆氫彈在這裡研製。
中國第一代核武器主要在這裡研製,並實現武器化批量生產,裝備部隊,被稱為「原子城」。
1987年,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做出了撤消221廠的決定,同時對基地核設施進行了無害化特殊處理,經國家級驗收完全符合有關環保規定。
1995年5月16日,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已完成歷史使命、全面退役的消息。
1995年,經國務院,青海省委、省政府批准,221廠舊址整體移交給海北州政府,並定名為西海鎮,成為海北州政府所在地。
如今,221廠有張愛萍將軍題寫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紀念碑;有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原子城展館;有原221基地地下秘密指揮中心;有221廠的爆轟試驗場等7個分廠以及生產、加工設備,檢測儀器,鐵路、廠房、住宅、文化活動中心等核遺存和設施。
此外,西海鎮境內還有著名的西部歌王洛賓音樂藝術館,有十一世班禪「金銀灘」題詞紀念塔等。
2005年11月,國務院命名221廠(原子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4月28目,221廠地下指揮所正式解密,對外開放。
如今,221厂部分建築已經失去了用途,破敗不堪,成為一片廢墟。(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