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春》三次進疆,一次萬人空巷,一次颳起旋風,一次更厲害

2019-09-07   獨家檔案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8個邊境團場中,有近40%的兵團人的老家在河南,他們喜歡聽河南戲,喜歡看《梨園春》。2000年以來,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三次進疆慰問演出,一次次在新疆颳起豫劇旋風。

1999年7月,河南省舉行的首屆河南產品烏魯木齊展銷會和項目洽談會(以下簡稱「烏展會」)取得圓滿成功。河南省在籌備參加2000年烏展會時,提出了「豫劇進疆」的設想。2000年7月,河南電視台《梨園春》首次赴疆,便引起轟動。

據媒體報道,烏魯木齊市售票口處排起長龍,演出場場爆滿,一輛輛滿載著兵團職工們的卡車從駐地開往烏魯木齊。

創辦於1994年的《梨園春》,是中國最優秀的電視戲劇欄目,不但創下了收視神話,還屢次斬獲獎項。

《梨園春》先後獲得百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囊括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欄目還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

2006年6月5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接到一封來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22團的信,內容是:1956年5月6日至6月15日,46列專列先後從鄭州火車站出發,將5.5萬名名河南青年送往西北的茫茫戈壁,他們占全國「支邊」青年總數的四分之一。他們被分在了兵團農二師、六師、七師、九師等地團場。

那時,戈壁上一無所有,他們吃住在「地窩子」里,就是在地下斜著挖一個一米多深的坑,四周用土坯壘起矮牆,頂部用蘆葦覆蓋,蘆葦上用草葉、泥巴蓋頂。夏天,戈壁灘上的溫度高達40多度。一夜大風過後,滿床滿身都是沙子。冬天氣溫在零下20多度,戈壁灘上到處是厚厚的冰雪,早晨起來的時候頭上結冰。

50年過去了,當年的熱血青年青絲變白髮,鄭州到石河子,距離3100多公里,由於天高路遠,有的從離開家鄉那刻起,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去過。

說起老家河南,他們雙眼含淚。他們想聽聽家鄉戲,想見見《梨園春》的擂主們。5天後,河南省派出的藝術團來到兵團農二師22團進行慰問演出,在農二師引起轟動。

2008年5月份,受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託,《梨園春》在河南對口援助的阿克蘇,舉辦了《梨園春》擂台賽和「中原魂·塔河情」晚會等活動。

那幾天,阿克蘇這個西部邊疆重鎮,人們像過年一樣,歡呼雀躍。

2010年,新一輪援疆工作啟動後,河南省對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區和兵團農十三師。2011年7月10日,「豫疆情——河南電視台《梨園春》走進新疆哈密,走進兵團農十三師」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河南電視台舉行。

「豫疆情」晚會以反映兵團精神、援疆精神為主題。

在兵團的58個邊境團場中,河南籍職工超過40%。在很多團場,普通話就是河南話。十三師淖毛湖農場四連是距蒙古國最近的一個連隊,全連795人中,有97%以上都是來自河南。

2011年7月30日晚,在兵團十三師舉辦的「豫疆情」大型文藝晚會,是19個省市援疆以來,舉辦的一場最大規模的聯歡晚會。

2011年8月21日晚,「豫疆情」大型文藝晚會在河南衛視精彩呈現,豫疆兩地反響強烈。兵團領導對晚會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河南援疆的一篇力作,在文化援疆方面,河南領全兵團之先。

兵團農十三師文聯主席,《梨園春》走進新疆海選擂台賽協調組組長王善讓在文章中寫道:「梨園春來了,給新疆、兵團帶來了文化的盛宴;梨園春走了,給邊疆人民留下了歡聲笑語。這是一次豐盛的文化大餐,它給哈密和兵團十三師乃至新疆人民帶來的文化影響,將和豫疆兩地人民的深情厚誼一樣,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