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胃痛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健康問題,暴飲暴食、天氣變化、生氣發怒等等很多因素都會導致胃痛。除了吃胃藥之外,中醫的耳穴療法也是緩解胃痛的好辦法,它見效快、易學習,在家就能為自己和親朋解決健康問題。具體如何操作呢?看本文教您一文掌握!
治療主穴:胃、交感、神門、皮質下。
對症酌用:因肝氣犯胃者加肝;脾胃虛弱者加脾;胃陰不足者加內分泌、胰膽;十二指腸潰瘍者加十二指腸。
胃穴位為耳輪尖,
潰瘍擴張與胃炎,
失眠腹脹與厭食,
耳貼此穴效應顯。
病案舉例
胃痛
張某,男,38歲,開封市東郊農民。1990年7月19日初診。
主訴:素體不佳,每當著涼或勞累過久則脘腹疼痛,今晨起外出回來又犯胃痛。
查體:身體瘦小,面色淡黃,舌質淡,苔白厚,脈沉遲,手足發涼,脘腹切診壓痛(++),得按痛減。以「經絡耳穴診療儀」探測耳穴胃、脾、大小腸點均為陽性反應。
診斷:慢性胃炎。證由脾胃虛寒,感受外邪,脾陽不運,寒凝氣滯所致。治宜溫中散寒。
治療:取穴胃、脾、大腸、交感、神門、皮質下,各貼壓王不留行籽1粒,按壓5分鐘後痛止,囑其回去每日按壓12次,每次各穴15下。繼又耳穴貼壓6次,胃痛停止發作,納食有增。隨訪至今,即使深秋天寒,胃痛也未再發作。
胃痛
陳某,男,47歲,市三建公司工人。1989年10月23日來診。
主訴:中午到友人家赴宴,席間與人言語不投,大聲爭吵,不歡而散,歸家即感腹痛腹脹難忍。
查體:面色暗紅,舌質紅,苔白膩,脈弦緊。
診斷:胃痛(肝氣犯胃型)。
治療:耳壓取穴肝、胃、脾、交感、膽、神門、皮質下,各貼王不留行籽1粒,不時按壓,每次每穴按壓15下,1刻鐘後胃痛緩解,囑回去每半小時按壓1次,每次15下,以求痊癒,勿再氣惱,以免再度胃病。
胃痛
魏某,女,35歲,紗廠工人。1987年9月17日來診。
主訴:胃痛發無定時4年之久,曾經多次鋇餐檢查,未見潰瘍病症,每次發作來勢迅猛,痛苦不堪,曾用藥物等法治療,迄今仍未獲愈。
查體:面色蒼白,舌質淡紅,苔白潤,脈弦數。
診斷:胃痛(胃神經官能症)。
治療:耳壓取穴胃、神門、神經、交感、皮質下、小腸、上腹等,各貼王不留行籽1粒,按壓2分鐘後胃痛見緩,10分鐘後疼痛大減,竄痛若失,1次而愈。繼而又貼3次,鞏固療效以求痊癒。
急性胃炎
周某,男,29歲,市汽車運輸公司職工。1989年6月21日來診。
主訴:素休不差,1小時前吃甜瓜1個,又與同伴共食西瓜1個,現在腹痛難忍。
查體:身高魁偉,面黃有華,聲音洪亮,額頭有汗珠滲出,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沉緊。耳穴探測胃、腸、腹點均為陽性反應。症因恣食生冷、寒氣犯胃而得。
治療:耳貼取穴胃、皮質下、神門、大腸、上腹、交感,貼後各穴重手法按壓1分鐘,腹痛見緩,腹中腸鳴,矢氣頻頻,10分鐘後腹痛消失,獲愈而去。
萎縮性胃炎
本病中醫辨證為脾胃陰虛、氣滯血瘀,治療上多以益氣健脾、養胃化瘀為法。
王某,女,56歲,市糧食局幹部。1988年10月18日來診。
主訴:胃痛10年,吞酸噯氣,經某醫院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曾服用中西藥物,僅得一時緩解。
症見:胃脘脹痛,食後加劇,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舌苔薄白,脈細澀。證屬脾胃陰虛,氣滯血瘀。
診斷:萎縮性胃炎。
治療:取穴脾、胃、三焦、神門、膈、皮質下、上腹,各穴耳貼王不留行籽1粒,貼後按壓每天15次,每次各15下。隔日複診,胃痛見緩,納食後胃痛亦明顯減輕,治療同上取穴貼其左耳1次,如此隔日1次,繼續耳貼按壓治療2個月後症狀消失。元旦前複查胃鏡:胃黏膜病變消失。胃液分析、胃酸正常,Ⅹ光鋇餐透視胃及十二指腸均無異常發現。
可別小看耳穴療法,雖然簡單易學易上手,但對於身體各個系統的常見疾病都有療效。如果您也想掌握這門治療妙招,這本通俗易懂的耳穴療法教學圖書推薦給您——
《耳穴治病 一學就會》
本書從專業角度對中醫傳統治療方法——「耳穴療法」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系統總結了耳穴療法的基本知識、治療宜忌,並從常見病症的治療、保健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本書具體介紹了耳穴療法的器具、操作方法、適應證與禁忌證、突發情況的處理等,介紹了數十種常見病症的耳穴治療方法,條理清晰,便於掌握。適合廣大醫學生、臨床工作者及中醫愛好者閱讀。(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百病耳壓特色診治秘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其祥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