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你如果在上海的話,可以去下面這家神仙咖啡廳轉轉
這間店的地址在有名的黑石公寓,限時只開放9天,到本周日就結束了。
它本來其實是法國有名的童裝品牌Bonpoint專門給小朋友設計的咖啡廳。不過因為美,有很多少男少女們衝去打卡。
黑石公 寓也是一個有名的景點 ,它在1925年建成時就配有恆溫泳池,舞廳,網球場,屋頂露台, 採用巴洛克建築風格,搭配古典主義裝飾
「小朋友」和「咖啡廳」這兩個詞聽起來好像不太搭嘎,這也是這個限時店有趣的地方。
一般來說,針對小朋友而設計的餐廳留住他們的辦法往往是用玩具和滑梯之類的遊樂設施。
但法國人過來搞親子咖啡廳,就很少有這些東西,儘管是針對娃的設計,套用常見的「可愛」這類詞來形容並不精準,用滿滿的「少女感」來形容倒是更適合。
而且並不是那種刻意在裝嫩的感覺。
咖啡廳常見的花牆,因為是針對小朋友而設計,所以全部由紙藝製作
整體和他們創始人本身的氣質非常符合。
Marie-France Cohen,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時在巴黎創立的Bonpoint,現在已經快80歲了。
Marie-France Cohen,Bonpoint的創始人如今的樣子
油管上有一段她前兩年接受採訪的視頻,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但你感覺她的內心裡裝的還是個少女。
無論是從說話的態度,還是從眼睛裡的神采,以及姿態上來說都是如此,只不過面容衰老了而已。
神奇的是,這在法國人身上並不是個例,或者可以說是普遍現象。
下圖的兩位法國女人,左邊67歲,右邊40歲,是不是完全看不出?
左:於佩爾;右:Audrey Marnay
這不完全在於身材的關係,要追根溯源,大概和法國人從小生活的態度有關。
法國人非常不喜歡把小朋友當做小朋友來看待。
比如Marie-France雖然是設計童裝的,但她有個堅持,不要孩子氣的印花和大蝴蝶結,還經常用小朋友很少穿的黑色。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旅居法國的美國記者Pamela Druckerman寫的一本育兒書《Bringing Up Bébé》,中文譯名叫做《法國媽媽育兒經》。
這本書是《紐約時報》上榜的暢銷書,還即將被好萊塢拍成電影,由安妮·海瑟薇主演
裡面是這麼描述法國人對待小孩的看法的:
「孩子知道一切,他就是個小大人。」
所以她們要求小孩從1歲起就得和大人一樣,到規定的時間才能吃飯(法國管一歲的小孩吃飯也叫「進餐」),餓了或想吃任何甜點零食就得忍著,一周只有一次機會。
Bonpoint的lookbook
準確來說,法國人是從小到大生活起來都是一個姿態,老了也只有臉上多了些皺紋而已。
她們甚至找到了一種穿衣風格,也是可以從3歲一直穿到老。
57歲的Inès de La Fressange戴著Bonpoint童裝圍巾
比如Jane Birkin年輕時特別愛給女兒穿Bonpoint,因為這樣就可以讓她們穿得和自己差不多,反過來說也一樣。
於是在一個家裡,有時媽媽和女兒看起來沒什麼界限。
雖然Jane Birkin其實出生在英國,但她生活育兒的態度都被看成法國代表,這張經典有趣的照片里,她和女兒穿著差不多的衣服,並讓女兒在照顧妹妹
但我們往往都認為到了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那法國人究竟是怎麼做到從小到大都一個樣呢?
大概也只有讀懂法國人的童裝品牌,理解她們從小穿衣服和生活的方式,才能理解這件事。
01、學會一個人開心,因為媽媽還要享受自己的生活
Marie-France最早其實是在Dior工作的,後來因為興趣關係,才改行經營起小朋友的衣服。
她的老公原本在她的店鋪對面經營著一間家居店。
再後來,兩個人乾脆把兩間店合在一起,變成了如今的Bonpoint。
Bonpoint當年的廣告,小朋友的衣服和家居靠墊都是用高檔的天鵝絨面料製成的
用奢侈品的經驗去做童裝,再把童裝店和家居店合併在一起。
表面上看起來,這三件事沒什麼關係,但實際在Marie-France看來,它們都是在經營讓人覺得開心的東西。
Marie-France在自己位於巴黎的家裡
對於法國人來說,孩子從小該學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一個人開心」。
畢竟你的媽媽還得享受自己的生活,沒時間天天圍著你轉。
所以,去到一個法國人的家裡,經常見到的神奇局面是一家人各自在忙自己的事情,即使有小孩,爸媽也可以喝著咖啡,聊著天,每個人都很開心,互不干擾。
Bonpoint每年萬聖節會辦親子Party,同一場派對,給爸媽準備了酒吧吧檯(左圖),給小孩準備的皮影戲(右圖)
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只有法國才會出像Bonpoint這種專門給小孩設計的奢侈品牌。
她們會為了製作小孩的衣服請高級時裝的」製版師「,」尺碼師「,」剪裁師「,甚至還得有真人模特提前試穿調整版型……和成人奢侈品的標準是一樣的。
這不僅是會為了讓小朋友穿得舒服開心,也是為了讓媽媽更快樂省心。
而且後面這點更重要,是支撐她們生活的基本理念。
02、從小就該有自己的品味,一直到老
單純從視覺上來說,法國人看起來不會老,
是因為她們從小到大都會穿差不多的衣服,梳著差不多的髮型
Jane Birkin女兒穿著Bonpoint的連衣裙
左:Mimi Thorisson和女兒;右:Marion Cotillard和兒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們會強迫小朋友穿大人的衣服。
只是會挑無論什麼年齡穿著都合適的古典版型和款式。
Bonpoint上世紀的廣告
根據《法國媽媽育兒經》里的說法,
法國媽媽是不會讓小朋友完全自己選擇衣服的,她們會給他們的衣櫃里塞滿經典的衣服,讓小朋友只在這裡面做出選擇。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們覺得小孩什麼都懂,也是該有自己個人的品味的。
我們常說法國人喜歡經典,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只接觸經典的東西,然後一直穿到老。
這也是為什麼,開篇提到Marie-France會說自己堅持不用過於幼稚的印花和設計。
她們從小最愛穿的是Smocks罩裙,一種既優雅又經典的裙子。
也不是沒有印花,她們愛用英國頂級面料品牌Liberty的印花。
儘管只是用於面料上的小碎花,但因為是有藝術家參與創作的,從配色到設計都有品味的保障。
Bonpoint的Liberty印花襯衫
Liberty的印花可以作為藝術書籍出版
以至於Phoebe Philo曾經說過,她當年在Chloe的時候,是以Bonpoint的童裝為靈感設計的那些成人時裝,這放別的國家是不可能的事情。(關於他們童裝設計的問題我寫過,可以戳 這裡 回顧)。
早年的Chloe的一些成衣款式是以Bonpoint童裝為靈感設計的
03、很多問題本來就無解,不必糾結
《法國媽媽育兒經》里還有一段有趣的描述:
巴黎杜樂麗公園裡有一排蹦床。如果每次看到有家長坐在蹦床前,小孩一跳起來就用興奮的語氣附和誇獎著:「哇!」那一般是美國人,或者至少是來自英語國家的家長。
美劇《摩登家庭》劇照,一眼能看出來女兒和媽媽的不同
而法國媽媽一般是在外面淡定地坐著,很少會放低姿態迎合小孩。
恰好我也帶兒子去過杜樂麗公園那排蹦床,當天除了我在旁邊陪著,其他法國媽媽都在外面長椅上坐著。。。
因為對於法國人來說,孩子從3歲起就要開始上學前班,從此就要開始學會長大,轉變成和自己一樣文明的公民。
法國媽媽Vanessa Paradis和女兒 Lily-Rose ,兩人看起來比較像姐妹
轉變的方式除了有學習禮節,還有學習世界的真相,不用等到進入社會以後再糟一頓毒打。
比如,如果你打開一本美國繪本,結局往往是想告訴你,無論怎麼樣你都很棒!
但在法國的兒童繪本里常常說的是,人可能有很多壞習慣,根本改不掉,但很多問題本來就無解,你不必糾結,不棒也行。
法國電影《巴黎淘氣幫》的截圖
同樣也是教孩子自信,只不過表達的方式有些微妙的不同而已。
如果你去巴黎看Bonpoint辦時裝秀,因為是一堆娃在走秀,經常會有小孩不受控制,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彩排,沒有秀導在底下指揮,一切隨意。
Bonpoint 2018秋冬,有小朋友走一半不願意再走了
根據Marie-France的說法,因為她們從小迷的是Kay Thompson寫的童話里的女主人公Eloise。
在這本法國童話里,主角特別淘氣,每天頭髮亂蓬蓬的,但她迷人的地方就在於不夠好。
左:法國童話《I am Eloise》;右:Jane Birkin的女兒Charlotte在學爸爸抽煙,圖為她穿著Bonpoint連衣裙
所以,法國人在成年以後往往也不會輕易有什麼後悔和負罪感,總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63歲的於佩爾在電影《她》里,即使生活很糟糕也總是一副淡然的樣子
04、從小到大的「詩意」
而最常被用來形容法國人的詞是「浪漫」。
為什麼法國人天生浪漫呢?知乎有個高贊答案是,因為她們有實踐自己的勇氣。
確實,在一部法國電影里,女主角有沒有小孩一般對劇情沒什麼影響。那是因為她們的小孩從小必須認識到的一件事實就是媽媽也有自己的私生活,還要保持戀愛的狀態。
Marion Cotillard和男朋友Guillaume Canet帶著兒子出門吃飯,兩人一直在戀愛,沒結婚
法國的電視台往往是前一分鐘還在播放育兒節目,後一分鐘就開始播一個名叫《我們不僅僅是父母》的節目,教他們怎麼生活和浪漫。
當然,還有怎麼美。
而對於從小就得"自主(autonomie,法式育兒的精華詞彙)"的法國小孩來說,生活里最習慣的自然就是愛和美,還有生活情趣。
穿得美美的、帶著小孩在戶外喝下午茶的凱薩琳·德納芙,旁邊是她的男朋友
Marie-France接受採訪時,不是用慣常的「可愛」,而是用「詩意」這個浪漫的詞來形容自己設計的童裝的。
小模特們在Bonpoint秀場
未來如果有機可以去Bonpoint在巴黎的專賣店轉一圈,就知道法國人其實是從小就習慣浪漫的。
她們的童裝店裡面有的不是各種積木玩具,而是很多奇思妙想的裝飾,甚至還有個樹屋。
Bonpoint巴黎旗艦店的裝飾
門口的櫥窗也很值得一看,一般都是把衣服和某本童話故事結合在一起,讓小朋友也很憧憬。
Bonpoint的櫥窗
即使是童裝,他們也會給色號研發各種浪漫的名字,比如粉色叫Petal Rose,當然不同的花色調也不同,所以要鑽研各種不同玫瑰色的粉。
Bonpoint的Petal Rose色系的衣服
從小習慣被美和詩意啟發,長大以後也就這樣一直下去,好像少女期延長了,沒有一個明確的成年界限。
當然,法國人也並不是做什麼都好,但確實從時尚和風格這件事上來說,她們的態度很值得學習。
05、不是親子餐廳,是親子咖啡廳
於是再回到開篇提到的咖啡廳,
你才會明白,為什麼法國人過來開一間親子飯店,會選擇的是咖啡廳,而且裡面沒有任何遊樂設施,充滿著滿滿的少女感。
娃和媽媽喝著看似一樣的咖啡,其實是熱巧克力
這肯定不止是為了討好孩子,更多也是為了讓媽媽們開心。
但他們也有自己那一套讓小朋友們開心的方式。
比如咖啡廳里有一整面牆都是紙制的花,請了巴黎有名的陳列藝術家來設計。
座位全部用英國Liberty印花來裝飾,搭配窗外的蘆葦,既夢幻,也有品位的保證。
至於玩偶也是有的,只不過是用更浪漫俏皮的方式來展現。
甚至還有專門給小朋友設計的高定時裝展示,全部由法國高級時裝工坊里的工匠手工縫製。
建議媽媽們都可以去逛逛。
在這裡的第一想法不是趕緊甩手讓娃去玩海洋球,自己刷會兒手機,而是感覺自己久違的少女時代又回來了。
最後,
其實「少女感」這個詞究竟是褒義還是貶義,得看怎麼解讀和演繹。
如果將年輕解讀為幼稚懂得少,那一個經歷過世事的人是永遠無法扮成少女的。
《艾米麗在巴黎》里經常有各種幼稚的穿法
但如果將它解讀為可以始終充滿好奇心和詩意, 愛美,並自愛,不覺得年齡之間有什麼界限, 那就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這也是很多法國人從小到大都保持著少女感的原因。
《天使愛美麗》劇照
Marie-France Cohen有次在採訪里提到,曾經有個日本的媽媽在解釋為什麼要買她設計的法國童裝時是這麼說的:
「我買Bonpoint是為了讓我的小孩看起來俏皮機靈一點,而不是看起來很幼稚無知。」
其實這句話也一針見血地解釋了「少女感」和「裝可愛」之間的差別。
好多年前62歲的Jane Birkin
今天文中提到的限時咖啡店地址和時間:
Bonpoint奇幻花境限時咖啡店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復興中路1331號
黑石公寓 Drops Cafe
開放時間:1月16日-1月24日
因為是巴黎總部進行裝飾的,所以整體風格和巴黎旗艦店保持一致。
如果說有什麼是巴黎買不到的,是中國的新春限時系列。他們把自家最經典的面霜改成了紅色包裝,很適合新年送禮。
「小大人」們可以選擇的還有罌粟紅的紗裙和單肩包。
為此,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穿西裝的玩偶 牛,名字叫 「哞哞先生」,哪怕是玩偶,還得帶個「先生」的字眼,也是相當法國。
就算沒有小孩,如果想感受一下法國人從小接觸到的生活態度,也可以去這裡逛逛看。
晚安:)
(本期編輯助理:doris;攝影助理:油雞、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