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丙三壬
今天接到一例臨床諮詢:你們生化報告中二氧化碳結合力與碳酸氫根,這兩個有什麼區別?
仔細想來,儘管臨床科室已經可以自己做血氣分析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報告二氧化碳結合力呢?
Q:什麼是二氧化碳結合力?
A:二氧化碳結合力是當室溫為25℃,PCO2為40mmHg時,100ml血漿中以HCO3-形式存在的CO2的量。測定的時候,將健康人肺泡氣吹入血漿樣本中,使其與肺泡氣平衡,HCO3-含量接近PCO2為40mmHg時的量,在此條件下,測得的血漿CO2含量減去已知溶解於血漿中CO2量(1.2mmol/l),就是二氧化碳結合力。
Q:25℃、40mmHg……好熟悉呀,是不是標準狀態下的標準碳酸氫根呢?
A:標準碳酸氫根是指體溫37℃,PCO2為40mmHg、Hb在100%氧飽和條件下所測出來的HCO3-的含量,它排除了呼吸因素。實際碳酸氫根則是未經氣體平衡處理血漿中碳酸氫根真實含量。二氧化碳結合力與標準碳酸氫根、實際碳酸氫根所測定的溫度條件、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要求、二氧化碳分壓要求不一樣,測的東西不一樣,沒有絕對的包含關係。
Q:二氧化碳總量有什麼區別呢?
A:二氧化碳總量是指血漿中所有各種形式存在的CO2的總量,包含HCO3-、物理溶解的CO2和極少量以碳酸、蛋白質氨基甲酸酯等形式存在的CO2。它受呼吸和代謝兩方面因素影響。
Q:那二氧化碳分壓又是怎麼回事呢?
A:二氧化碳分壓又稱二氧化碳張力,指血漿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壓力。由於二氧化碳分子具有較強的彌散能力,故血液二氧化碳分壓基本上反映了肺泡二氧化碳分壓的平均值,即代表了呼吸成分。二氧化碳分壓測定主要用於判斷是呼吸性酸中毒還是呼吸性鹼中毒。
Q:二氧化碳結合力到底有什麼用呢?
A:主要用來了解血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判斷有無酸鹼平衡失調及其程度,測定腎臟調節酸鹼平衡的功能。輕度酸中毒,CO2CP為16~21mmol/L;中度酸中毒,CO2CP為12~15mmol/L;重度酸中毒,CO2CP為7~11mmol/L;極度酸中毒,CO2CP為6mmol/L以下。
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見於代謝性酸中毒(如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飢餓性酮中毒、腎功能不全、劇烈腹瀉、腸瘺、大面積燒傷等引起);呼吸性鹼中毒(如由腦炎、腦膜炎、腦出血、癔症、哮喘病、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熱等引起)。
二氧化碳結合力升高則見於呼吸性酸中毒(如由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支氣管擴張、廣泛性肺纖維化、肺實變、嗎啡中毒等引起);代謝性鹼中毒(如由急性胃炎、幽門梗阻、妊娠嘔吐、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低鉀、服用鹼性藥物過多、服用地塞米松類藥物過多等引起)。
Q:二氧化碳結合力有什麼報告價值嗎?
A:第四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已經很少看到二氧化碳結合力的蹤影,但最近的一些研究依然將二氧化碳結合力作為直接指標或間接指標使用。鍾永盛等通過比較不同程度急性自發性腦出血患者和健康人的二氧化碳結合力說明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可通過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引起繼發性腦損傷。劉艷婷等通過探討標本開蓋後不同放置時間對酶法檢測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結果影響得出結論:真空采血管開蓋後5分鐘內完成加樣才能保證二氧化碳結合力結果可靠性。這提示我們,在檢測二氧化碳結合力時,離心過程不能「拔帽」。郭靜霞等通過回顧性分析研究認為二氧化碳結合力與血鉀比值(CO2CP/K)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區分庫欣病和異位ACTH綜合徵,便於庫欣綜合徵的病因診斷的初篩。此外,還有許多研究者將二氧化碳結合力用於熱性驚厥、急性PCI術後、急性腎損傷、急性藥物中毒等方面的研究。
參考資料:
1.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
2.尚紅,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3.鍾永盛,陳偉強,蔡世榮,楊金華.急性腦損傷人體血清二氧化碳結合力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3):16-17.
4.劉艷婷,肖光軍.標本開蓋後放置時間對二氧化碳結合力檢測結果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17,26(8):597-599.
5.郭靜霞,竇京濤,李樂樂,崔佳,谷偉軍,楊國慶,杜錦,陳康,臧麗.二氧化碳結合力/血鉀值在庫欣綜合徵病因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6,15(9):68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