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698篇原創文章
近日,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一項調查結果,該結果顯示,未來5年的時間,機械和機器人將會取代中國將近5%的工人。
這個消息一出,有媒體說,我們的很多工作將被機器取代,還特意強調,這不是危言聳聽。
恰如紀錄片《美國工廠》最後幾分鐘所說,一位管理者彙報著工廠自動化的進展:「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因為他們太慢了。」
這個鏡頭,預示著機器人時代即將大規模到來。機器人一定會在某些行業和崗位上,讓人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聽起來可能有點殘酷,也讓人難受、心酸。但,這是必然發生的。
這聽起來可能還是讓人無法接受,太殘酷了。
那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這件事。
機器人的大量普及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每個人將不得不變得比以前更重要,不得不去做比以前更重要的事。
話說回來,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來想這個事,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將會到來。
恰如,在2000年的時候,你還不相信電腦會普及、網際網路會到來。2013年的時候,你還不相信智慧型手機會普及,移動網際網路會到來。
這,才是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
今天,我就舉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切的事,讓我們真正意識到這個趨勢必將會到來。
— 1 —
無燈工廠
這張照片是特斯拉的一個工廠。
今天很多大的工廠,已經開始無人生產,像海爾,就推出叫無燈工廠。
我去海爾參觀他們無燈工廠生產線的時候,他們跟我說,這個生產線上面本來有192個工人,但現在呢?只有一個人。
而這個人就是住在機房裡面,看著那些設備,看著數據,生產線上面已經一個人都沒有了。
這意味什麼?
意味著這個工廠連燈都不用開了。所以海爾把這個工廠叫做無燈工廠。
我去德國參觀的時候,寶馬生產線也幾乎是無人的,有些地方還有人,但它是需要人操控生產線。
— 2 —
自動做鞋
你能想像,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是機器全自動縫製出來的嗎?
不信?你看。
不難想像,以後的紡織工廠很可能也會是這個樣子,那個時候,還需要紡織工嗎?
— 3 —
自動包餃子
可能你會覺得,這些機器人都是用在工廠里的,離我們好遠。
那我就舉個離我們近點的例子。
如果恰好你會做菜、會包餃子,那麼你的感觸可能會更深。
不信你看。
你還是不願意接受,你說,機器包出來的餃子是沒有靈魂的。
但,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以前是我們一隻手一隻手包出來的,現在變成機器的一隻手、一隻手包出來而已。
不僅是包餃子,盒飯也是可以的。
這還是快餐,那炒菜呢?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機器人能炒菜嗎?
當然,你看。
看到這,如果你恰好會做菜,會包餃子,你心裡會怎麼想?
是不是開始懷疑人生,問自己,還會幹什麼。
— 4 —
物流
別急著懷疑,繼續往下看,物流行業呢?
我們來看看菜鳥物流的倉庫是怎麼管理的。
所有的這些,都真真切切的在發生。
— 5 —
農業
那農業呢?農業也可以用機器嗎?
當然。
我們就以最簡單的噴洒農藥為例,噴洒農藥這件事情很危險,對人是有一定危害的,然後如果噴洒不好,進入到地裡面的話,對地也是危害的,而且效率比較低。
2019年7月,我去了深圳,調研了一家無人機公司,極飛科技,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用無人機解決這個問題的?
在過去,如果人工給20畝農田噴洒農藥(假設是平整的農田,不考慮梯田這種不平的農田),大概需要2個人干3天。
假設每個人工每天300元。那麼就要花1800元。
如果用機器人呢,會怎麼樣?
機器人噴洒農藥,它的效率會更高,一路就飛過去了,而且的噴洒的力道會更科學,它能夠節省30%的農藥和節省90%的水,而且不會噴到土地和樹上。
機器最後花了多長時間?
20分鐘,本來噴洒3天的農藥,機器人僅僅20分鐘全搞定。
是不是很震撼。
— 6 —
手術
那手術呢?
這個活,機器人總不行了吧,我們人手是多麼靈敏啊,這總不能被機器取代吧。
我們看下這個視頻。
這個視頻手術機器人在試著去撥一顆鵪鶉蛋,我們看它撥鵪鶉蛋的手法,你可以想像它在病人身上做手術的樣子。
— 7 —
銀行
還有還有,你最近去銀行、去醫院,是不是發現排隊系統大量都是機器自動化進行了。
銀行更多的業務可以自動辦理了。
高速公路開始推廣ETC,變成無人收費了。
等等 等等。
不得不相信,我們身邊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被機器人取代。
最後的話
那被機器人取代,對我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肯定是好事,對整個人類來說都是好事。
因為生活效率因此會被提高,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你不一定要會生產機器人,但是你要懂得去找在你的行業裡面可以用到的機器人。
不管你是製造業、服務業,還是其他任何行業。
要記住,一切可以機器換人,並且能夠提高效率,都是趨勢所在。
無論你想與不想,他都將會到來。
所以你能做的,只有讓自己變得更重要,變得更不可替代。
因為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
昨日文章:《今天,忍不住再聊一件事,內部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