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語村言|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之第10講-「官迷」孔子

2019-08-18     俚言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意味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我們知道,在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星空之中,有許多閃亮的明星。其中最熠熠生輝的那一顆,也許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我們已經知道,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儒家的開山鼻祖是孔子,孔子也被譽為萬世師表。其實,孔子本人不滿足於僅僅是一名教書匠,還是挺想出來做官服務社會的,只是命運弄人呀。

第10講.為什麼有「孔子是官迷」的說法?

孔子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他並不願意做一名安居鄉里的教書先生,而是積極投身於當時那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中,希望以自己的才學為社會做一些貢獻。

孔子從二十歲左右開始,就以博學多識聞名於家鄉。鄰里們曾經說過:「孔子的學問這麼淵博,他懂的學問我們連名字都叫不上.」孔子卻謙虛地說:「我會的那些算不了什麼。」雖然孔子很有才華,可是孔子在仕途上一直頗不順利,他後來跟學生們講:「我往日雖然沒有做官的機會,不過卻騰出時間學了不少本領。」

大約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孔子做了管牛羊的小官,他乾得勁頭十足,把牛羊喂得又肥又壯;然後他又做過一段時間倉庫管帳的會計,他還是認真負責,不出一絲一毫的差錯。可見,不管是多麼不起眼的工作,孔子都毫無怨言,一心一意地把它做好。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孔子博學和賢德的名聲已經家喻戶曉了。魯昭公20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特意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隨後也離開魯國,來到了齊國,並受到齊景公的熱情款待。在兩人相談甚歡的時候,齊景公甚至想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手握大權的齊國大夫晏(yàn音燕)嬰所阻止。魯昭公27年,齊國部分手握實權的士大夫密謀想加害孔子,孔子聽到消息後急忙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無奈地說:「我老了,不中用啦。」孔子知道,齊國是呆不下去了,只好倉皇逃回魯國。孔子的第一次的做官從政的嘗試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後來,魯國有一個叫公山不狃(niǔ音扭)的人,請孔子出來做官。孔子剛好賦閒在家,正巴不得出來做事,就答應了下來。孔子的學生們很驚奇,覺得老師未免太熱心了吧。最年長的學生子路就氣沖沖地對老師講:「老師,你不是天天教導我們,君主要像君主,臣子要像臣子嗎?現在公山不狃是臣子犯上作亂,你怎麼這麼積極地去幫他呢?」孔子解釋道:「你以為他們是隨便來請我的嗎?肯定是用得著我呀。真正有人用我,我是想抓住機會去建設一個新的周朝啊.」雖然孔子後來沒有去,不過由此可見,孔子想做官的心情是多麼的迫切呀。

直到五十一歲時,孔子才真正有機會做官,先是奉命治理魯國的城邑中都一年,由於很有政績,後來又升為大司寇,並一度代理魯國的宰相,使得魯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後來,由於受到其他權貴的排擠,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結束了他短暫的做官生涯,滿懷失落,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五十五歲。

從此以後,孔子帶領眾學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主張。雖然也不時得到各國君主的讚許,但在政治上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孔子在六十四歲時回到故鄉魯國,仍然是被尊敬但不任用。直到孔子七十三歲去世,孔子的做官夢也就徹底破滅了。

孔子自己雖然一生不得志,但卻積極鼓勵學生們出來服務社會,孔子曾經說:「你們就像等待識貨的人來出價購買的珍珠一樣,如果價錢合適,我哪有不賣的道理呀。」後來,他們中間湧現了不少治國安邦的傑出人才。待續……

謝謝大家關注俚言的原創文章,《諸子百家》共計100講。

文中引用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wrmwBvvf6VcSZI4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