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情況著實蹊蹺,也許是所謂大戰前的寧靜?說到烏克蘭南方古老的海濱港口城市敖德薩現時的情形,有確切的消息顯示,就在今天,2022年3月20日,敖德薩市面較為平靜,可見人流以及車流,甚至菜市場和咖啡館等也照常營業,物資供應尚算豐富,物價也未見大幅飆升。
美麗的古城敖德薩
那麼,有戰爭臨近的信號嗎?有一些,但不算明顯,包括宵禁、零星的防空警報、夜間看見遠處海面上的閃光和聽到隱約的爆炸聲,以及街上堆著的防坦克的壁壘和沙包。就連著名的敖德薩歌劇院門前都堆上沙包啦。
街上的壁壘
街上的路障
敖德薩歌劇院門前的沙包
自打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戰事逐漸陷入焦灼。無疑,烏克蘭首都基輔是雙方爭奪的焦點。俄軍集中優勢兵力,力欲形成對基輔的合圍。合圍基輔,既是軍事需要,也是政治需要。
西方描畫的戰場態勢圖
在烏克蘭東部以及南部地區,也有戰事發生。幾日前,距離該地區最大城市敖德薩不遠處的中型城鎮赫爾松已被俄軍占領或部分占領。而就在這幾天,在烏克蘭重要的亞速海通道的起點城市馬里烏波爾,俄烏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鬥。馬里烏波爾一旦被俄軍全面占領,亞速海就近似成為俄羅斯的內海了。
敖德薩,赫爾松以及馬里烏波爾
馬里烏波爾危急。烏克蘭方面18日承認,由於馬里烏波爾的戰局吃緊,已暫時失去對所謂亞速海通道的控制。
19日凌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出緊急呼籲:是時候(談判)了!現在是時候見面了,讓我們進行會談吧。可見,不僅僅是基輔,烏克蘭東部以及南部局勢的發展和變化,也是烏克蘭當局的一塊心病。
民眾撤離
一直以來,敖德薩都是黑海海濱重鎮,在沙俄時期以及在蘇聯時期均是如此。可以設想,敖德薩一旦陷落,烏克蘭就沒有出海口了。可以設想,如果成為一個內陸國家,烏克蘭海軍將徹底失去立錐之地。
敖德薩夜景
與不遠處的克里米亞半島一樣,敖德薩也是海軍戰略要地。假設失去對敖德薩的控制權,烏克蘭當局就只能指望通過西部城市利沃夫與西方各國發生陸上聯繫。反觀俄羅斯對烏克蘭施行的戰略包圍圈,也就初步成型了。
敖德薩街景
遙想當年,日軍在廣東沿海的大亞灣登陸,封鎖了南中國海,使得中國抗戰軍民只能在陸上(和空中駝峰航線)依賴滇緬公路得到有限的戰略物資援助。
在當今世界,較之以往,海上運輸線的重要性已經大打折扣。不過,我們也不應輕視敖德薩的戰略地位。否則,八年前,俄羅斯也不會下決心收回克里米亞了。
普京參加慶祝收回克里米亞8周年慶祝集會
就在昨天,俄羅斯總統普京興致勃勃地參加了慶祝收回克里米亞8周年的萬人群眾集會,他看上去神采奕奕。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俄羅斯,支持普京的民意基礎還是相當強大的。
與會群眾情緒高昂
緊接著的日子裡,敖德薩能夠避免戰火蹂躪嗎?不好說。這要取決於俄烏雙方對戰場形勢的研判,更要看那些站在交戰雙方背後的各股國際勢力的臉色。
敖德薩的標誌黎塞留公爵雕像
敖德薩的歷史跌宕起伏,部分因為敖德薩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在敖德薩市中心廣場,佇立著第一任市長黎塞留公爵的雕像,他是法國人。
當年,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她是日耳曼貴族的公主)下旨設立敖德薩,成為當時沙俄最重要的海港城市,負責迎送大批國際人士和貨物。當時的敖德薩,是沙俄勢力範圍之內的四大都會之一,即聖彼得堡,莫斯科,華沙,敖德薩。
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敖德薩也一度是東歐猶太人的最大聚居地,也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發源地之一,更是為以色列建國立下功勳的城市。100年前,這裡的猶太群體說意第緒語(所謂猶太化德語),占敖德薩人口超過三分之一,是最大的單一族群。排名第二、第三的是俄語和烏克蘭語人群。
為什麼猶太人喜歡敖德薩?因為敖德薩是海濱城市,便於同全世界做生意。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當時,歐洲各國包括沙俄在內,排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只有在敖德薩等少數幾個城市,猶太人得到部分優待,才被允許讀大學。
原蘇聯著名導演愛森斯坦是猶太人
原蘇聯著名導演愛森斯坦是猶太人,他革命性地發明了電影蒙太奇手法。1925年,他拍攝了著名的以敖德薩為歷史背景的電影《戰艦波將金號》。
《戰艦波將金號》的電影廣告
1905年的波特金號起義,被列寧譽為提前吹響了俄國十月革命的號角。第一次為世界展現那個蒙太奇手法場景的海岸階梯被稱為「波特金階梯」,現在還可以看到。
波特金階梯
總之,歷史文化名城敖德薩,對於烏克蘭,對於俄羅斯,對於東歐地區,乃至對於整個世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摧毀敖德薩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行為,衷心希望美麗的敖德薩能夠躲避戰火厄運。祝福敖德薩和那裡的人民和平安康。戰後,我想去那裡看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d2e151e3d8627be00d7f29680187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