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急性期,痛了怎麼辦?這3個疾病分期要明白

2019-06-28     醫線天

肩周炎是引起肩痛病因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常常出現在50歲上下的人群,因此又稱為五十肩;因為常常造成關節活動的限制,又稱為"凝肩"或"凍結肩"。"凍結肩"就是我們俗稱的"肩周炎"。 隨著空調的使用的,老年人急性發作的肩周炎越來越多。

肩周炎的發生與發展可分為3期。各期之間無明顯界限,各期病程長短不一,因人而異,差別很大。

1、急性期: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發性疼痛,其疼痛常為持續性,表現不一。有的急性發作,但多數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覺肩部不舒適及束縛的感覺。疼痛多局限於肩關節的前外側,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點,常涉及肩肉胛區、上臂或前臂。活動時,如穿上衣時聳肩或肩內 旋時疼痛加重,不能梳頭洗臉,患側手不能摸背。以後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間為重,病人不敢患側臥位。由於肌肉痙攣和疼痛,逐漸出現肩關節活動範圍減少,特別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為顯著。

2、慢性期:肩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但肩僵硬逐漸加重呈凍結狀態。肩關節的各方向活動均比正常者減少。梳頭、穿衣、舉臂、向後結帶均感困難。病程長者可出現輕度,多見於三角肌、肩胛帶肌。壓痛輕微或無壓痛,此時持續時間較久,通常為2-3個月。

3、 恢復期:肩痛基本消失,個別病人可有輕微的疼痛。肩關節慢慢地鬆弛,關節的活動也逐漸增加,外旋 活動首先恢復,繼則為外展和內旋活動。恢復期的長短與急性期、慢性期的時間有關。凍結期越長,恢復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復也快。整個病程短者 l~2個 月,可又發病可達數年。

中醫辯證分型表現,由於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傷、受寒、、肝腎虧虛等不同,其臨床症狀亦不盡相同。

1、風寒型: 肩部疼痛,痛牽扯肩胛、背部、上臂、頸項,並有拘急感,天冷或受涼加重,得熱減輕,肩部活動受限,壓痛明顯,舌淡,苔薄白,脈浮或緊或沉細。多由汗出當風、貪涼受寒、久受風寒所致。

2、氣血虛弱型:肩部疼痛,痛勢不重,隱隱作痛,勞累後加重,休息減輕,身倦,面白,手足發冷。舌淡,苔薄白,脈細。多由素體氣血虛弱,或勞累過度,耗傷氣血,或由於等致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

3、 肩部疼痛,呈脹痛或刺痛,痛勢劇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間難眠,痛處不移,活動受限拒按,多牽扯上肢、頸背部,情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腫脹。舌質紫暗或有瘀暗或有瘀點,脈細澀。多由於情志不遂,氣滯血瘀或外傷、勞損致肩部血瘀氣滯,經脈瘀阻所致。

4、腎虛型 :肩部酸痛隱痛,舉動無力,勞累加重,休息減輕,頭暈目眩,腰膝酸軟,五心或面色蒼白,手足不溫。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多由腎氣虛、精血虧損,不能濡養筋脈所致。

5、痰濕型: 肩痛綿綿難愈,筋肉疼痛,有沉重感,痛處拒按,活動受限,陰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熱則舒。舌淡,苔白膩,脈細濡。多因素體濕盛或濕邪入侵、聚濕成痰,留滯肩部所致。

轉發"是一種鼓勵!

大家有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

#了不起的醫生# #夏季養生正當時##清風計劃#@頭條健康@頭條養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zERWwB8g2yegND1N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