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爛腿我們都不陌生,該病是現在非常常見也是危害性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併發症狀,很多下肢血管疾病後期都可能導致老爛腿的發生,該病初期症狀相對輕微,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處就會發生紅腫疼痛潰爛等症狀,每年因老爛腿感染截肢的患者也不在少數。
70歲的孫先生,患有靜脈曲張20年了,在這期間患處發涼、怕冷、疼痛一點點加重,最後出現潰瘍和壞疽,慢慢變成了「老爛腿」。在當地去過很多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無論是吃藥還是手術,都是穩定一段時間後又復發,反反覆復,嚴重的影響生活質量。
本應到安享晚年的年紀,但卻被病痛所折磨,家裡人看了也很心痛。就這樣被折磨了幾年,自己和家人都意識到越來越嚴重,老人覺得這個病反反覆復一直治不好,自己這樣也只是拖累孩子,所以就想破罐破摔了。不過幸好孫先生的孩子堅持要為孫先生進行治療。孫先生的女兒通過網絡搜索查到我院,與家人商量以後決定過來看看,於是在網上掛了專家號,到了醫院以後經過仔細的診斷確診為老爛腿。
於是我院專家開始為孫老先生進行專門的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孫先生的患處開始癒合,三個療程後,孫先生的潰爛基本癒合。能夠正常的行走了。
下面讓劉教授為我們講解一下老爛腿不同時期症狀有哪些表現?
第Ⅰ期局部缺血期:病變肢體末端發涼、怕冷、麻木、輕度疼痛。患者行走一定距離足底或小腿肌肉酸脹、疼痛,被迫停止行走,休息3-5分鐘疼痛緩解後即可行走,步行同等距離又發生疼痛,趾指部皮色蒼白,皮膚溫度低。未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第Ⅱ期營養障礙期:患肢發涼,怕冷,麻木疼痛和間歇性跛行等,第Ⅰ期症狀加重,有靜止痛,夜間疼痛劇烈,抱足而坐,終夜難眠。足部皮膚營養障礙表皮色蒼白,潮紅、紫紅或青紫,足汗減少或無汗出,皮膚乾燥脫屑,萎縮,彈性降低,汗毛脫落,稀疏,常有小腿肌肉萎縮。
第Ⅲ期壞疽期:由於病變肢體嚴重缺血,肢端發生潰瘍或壞疽,常從足趾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壞疽呈乾性或濕性,大多數局限在足趾或足部,也可累及足踝部或小腿,單獨足背或足跟發生潰爛壞疽合併感染,肢體潰爛,可有惡臭,出現疼痛,久治不愈。
老爛腿的預防方法:
1、預防老爛腿首先必須早期就醫,明確診斷和治療,維護改善靜脈回流通暢,清除組織淤血。如有靜脈潰瘍史。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和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更應積極治療。防止病情發展和加重。
2、避免久站可預防老爛腿久坐等一個姿勢。人體長期靜止站立或坐位時。血液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靜脈瓣膜所承受的壓力較大。小腿肌肉處於相對鬆弛的狀態。靜脈管腔內血液排空不良。瓣膜持續承受較大的壓力。當壓力大於瓣膜所抵抗的壓力時。靜脈內的血液異常返流並逐漸加重。最終使局部靜脈淤血加重。因此應避免久站久坐,應適當休息。活動。
3、防止腹腔內壓力長期升高。腹腔內壓力升高會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引起下肢靜脈壓力升高。增加了靜脈瓣膜的破壞或加重靜脈瓣膜的負擔。因此積極治療導致腹腔內壓增高的疾病可預防老爛腿。
4、抬高患肢,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適當休息並抬高患肢。以便促進患肢血液回流,可以減輕患肢腫脹及預防小腿潰瘍。病人抬高患肢。每天3-5次每次半個小時為適。鼓勵散步。改善血液循環可預防老爛腿。
5、預防外傷。因靜脈迂曲,靜脈壁很薄,易損傷破裂出血,所以要注意保護患肢,避免外傷凍傷或蟲獸咬傷,可預防老爛腿。
6、老爛腿合併濕疹。若合併濕疹時應及時治療。避免抓破感染引起潰瘍或加重。
7、老爛腿治療時飲食。應清淡少食魚蝦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