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玉溪|行將消逝的玉溪老村——大矣資

2019-11-21     在玉溪

大多玉溪人都知道,東風水庫是紅塔區的主要生產、生活用水水源,是重點保護水源地。而大矣資社區就位於東風水庫庫尾,包括大矣資和小矣資兩個自然村。這裡依山臨水,風光旖旎,景色秀麗,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

落日餘暉下的東風水庫

1958年東風水庫建成並且形成庫容後,大矣資就被水面分隔成了交通死角,是玉溪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委會。雖然這裡離中心城區僅10公里左右,但村民出行一直是靠小船來擺渡,生產生活極為不便,安全難以保障。

直到2009年,一座橫跨東風水庫的水上大橋建成,這種封閉的狀態才得以改變。但這條路也只通到大矣資村頭,再往村尾車就過不去了,只有摩托和三輪車可以通過。

深巷人家

交通不便,再加上大矣資位於東風水庫水源一級保護區內,一直在拆不拆遷中掙扎,村民新建住房很多年前就被停止了。小矣資村房子新一些,但大矣資村多年來就一直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樣子,老房子保存的非常好。走進大矣資,會有一種穿越時空之感,時光仿佛在這裡停滯了。

村中很有古風的「榮陽第」

大矣資最新的房子

村中很有特色的土基拱門

記得2000年左右去東風水庫玩,租了一條船,一些人笨拙地划槳,一些人則隨船游泳到達小矣資,到當時很有名的桃花島上玩,盡享山水之樂。

若干年後,為保護水源,東風水庫禁止游泳了。雖然如此,我還是時不時跟家人朋友去大矣資玩,有時就在村裡轉轉,有時則沿上游的董柄河徒步經江川圍梗、浪泥箐到龍馬山、白龍潭景區。

行攝玉溪|行將消逝的玉溪老村——大矣資

老窗與煙囪

2016年,拆不拆遷的爭論終於結束了,大矣資社區房屋搬遷安置工作正式啟動;又經過2年多,終於在2019年2月底,除了10餘個暫時沒租到房子的老人外,大、小矣資兩個自然村,282戶居民754人已全部遷出東風水庫庫區。

村中小巷

自2019年3月1日起,大、小矣資已經封村,除了原住民外,其他行人、車輛都已不准再進入村子。所有的田地,在收完已種的小春後,也不再耕種。

搬不走的小巷光陰

大矣資村始建於何年,已經無從考證,從村中的「李氏宗祠」建於民國時期來推測,大矣資的歷史至少也有百年以上了。

李氏宗祠

站在李氏宗祠前的老人

百年老村大矣資,行將消逝於2019年。

這對大矣資群眾和其他老玉溪人來說,都會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

在此,我把自己近年來拍攝的圖片與讀者明友分享,留下大矣資最後的人文時光。

仿似時光隧道的土基拱門

老人與老門

村裡85歲的老人和60多歲的兒子相依為命

小巷老人

拱門前的村民

回家

老宅

住在榮陽第,背手很有特點的90歲老人

文/圖:李洪林

編輯:韓婭嬌 審核:楊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ev6km4BMH2_cNUgVO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