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評論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蕉皮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22篇原創文章
百度投資知乎了。
輿論的焦點,似乎再次集中在百度身上。
百度的每一個動作,都被習慣性地貼上了標籤,每次提到百度這家公司,心情也很複雜。
百度為什麼投資知乎?百度在移動互聯下的搜索業務還有機會嗎?百度的下一個戰場在哪裡?
今天斗膽說說我對百度的一些看法吧。
— 1 —
從傳統經濟到PC互聯
百度成為「王者」
想要理解百度的現在和未來,就必須要回到過去。
我們常說,偉大的機會,源自巨大的結構性改變。
百度曾經抓住過時代的機遇。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的傳統經濟時代,地段為王。「旺鋪」是商家們猛烈爭奪的對象。
李嘉誠經營房地產的金科玉律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好的地段,能在同一時間聚集更多的潛在客戶,用見面的方式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並且提高了溝通效率,有更大機率成交生意。
地段為王,這是傳統經濟的打法。
而到了PC網際網路時代,打法改變了。流量為王。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網站越來越多,信息迅速爆炸,用戶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網站越來越難,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是難上加難。
搜索,成為人們迫切的需求。
在雜亂無章的數據面前,誰有做搜索的技術,誰就能成為網際網路的入口,誰就能拿到最多的流量。
百度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了PC時代的搜索王者。谷歌的退出,更是確立了百度的地位。
很多人把百度當作瀏覽器的默認首頁,甚至把百度當成了測網工具。網速好不好,打開百度試一試,因為用的流量最少,反應速度最快。
百度,變成了全民默認的網際網路入口。
它就像傳統時代的商業地產商一樣,成為了網絡世界的地產大鱷。
收集流量、分發流量,也成為了百度的一門大生意。直至今天。
在PC時代,百度也成為如日中天的公司,2011年,百度曾一度超過騰訊,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市值第一。
用一句時髦的話說,百度就是當時整條街最靚的仔。
— 2 —
從PC互聯到移動互聯
百度錯失「船票」
而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變了。
百度依然有很好的技術,但是卻丟掉了入口和數據。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瀏覽器不再是真正的第一入口,智慧型手機上的APP才是。
而智慧型手機上一個個獨立的APP,讓信息之間相互隔絕,形成所謂的「信息孤島」。
大量關於人的信息,關於產品的信息,關於新聞的信息,都檢索不到了。
百度無法檢索到微信的內容,無法檢索到淘寶的內容,無法檢索到很多內容。
百度作為搜尋引擎的價值,弱了。
另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的商業邏輯,從「流量為王」轉變為「時間為王」。
誰能搶占更多的用戶時間,誰就有更多的機會。
我們從分發流量的時代,進入分發時間的時代。
我們可以在淘寶上逛逛逛,買買買,也可以在微信上聊聊聊,玩玩玩,但卻沒有辦法在百度上一直搜搜搜。
阿里在移動互聯時代,依然保持著人與商品的連接;騰訊在移動互聯時代,依然保持著人與人的連接;但是百度在移動互聯時代,卻丟掉了人與信息的連接。
早在2014年,李彥宏就曾經說,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尋引擎的作用由過去的連接人與信息變成連接人與服務,他看見了,但沒有做到。
曾經有人問過我,百度弱勢了,自己是不是就有機會了?
他覺得自己的搜索技術比百度更好,只是在營銷上不如百度,想知道怎樣推廣自己的產品。
我當時回復了一句話:這個問題的可怕之處在於,你竟然發自真心的認為,你的搜索技術比百度好。
百度的技術一直是它的優勢,百度沒有拿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船票,不是輸給了技術,而是輸給了數據和入口。
而這一張船票,價值幾何?
如今阿里和騰訊的市值,在4000億美元左右,百度今天的市值,只有大約400億美元。
— 3 —
錯失移動互聯
百度「亡羊補牢」
所以百度,一直想挽回這次戰略失誤。
現在我們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百度為什麼要投資知乎?
投資知乎後,知乎的全站問答可能以智能小程序的形式接入百度APP,實現業務聯動。
這意思是說,百度用投資的方式,和對方形成更深層次的合作關係,把雙方數據打通,百度作為搜索才會有更多的內容來源。
這也表明,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做搜尋引擎,儘管面對「信息孤島」有一種無能為力,但還是一直做著積極的嘗試。
那麼,百度是不是能用這樣的方式,和更多的APP形成合作,亡羊補牢?
很難。
因為用投資的方式太慢。而且APP實在太多。
而且像知乎這樣的APP,在此前已經接受很多輪投資,背後的利益關係十分複雜,百度在其中是什麼樣的位置,很難說清楚。
那也許有人會說,百度不做搜索了行不行?把賭注放在未來行不行?
也很難。
第一當然是因為基因。
百度靠搜索起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放棄搜索業務另尋發展,不僅是壯士斷腕,更是斷手斷腳。這需要決絕的勇氣。
第二可能是因為不服,百度還想試試。
在「信息孤島」的前提下,任何APP都可以做自己站內的單獨搜索。垂直領域的搜索也是必然出現的趨勢和形態。這些APP不斷搶奪稀釋百度的市場。
前幾天頭條就宣布自己要做搜尋引擎,但我並不認為像外界說的那樣,頭條是要顛覆百度,進入搜索這個戰場。
我認為頭條是把已有的搜索能力,做了擴張和延伸。既然都做了搜尋引擎,那就順便把更多的公開信息一塊搜了吧。這樣作為入口,也許有更大的流量,更好的粘性,也能因此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
頭條可能只是想更好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至於搶走了百度的蛋糕,反倒像是無意的結果。
只是百度,當然會很難受。
第三可能是因為更現實的原因,搜索帶來的廣告業務,依然是百度的主要收入來源。
也正是這個原因,讓百度陷入輿論的挑戰。
百度不是不想整治大家詬病的醫療廣告等問題,只是擺脫對搜尋引擎的依賴,不僅要決心和勇氣,也要面對收入巨幅下滑的壓力。這背後是資本,是股東。
據交銀國際2015年4月發布的研報稱,其估計2013年和2014年百度網絡搜索收入分別為286億元人民幣、429億元人民幣,其中估計莆田系對百度收入的貢獻分別為22%、19%,而整個醫療推廣對百度收入的貢獻更多。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如果李彥宏放棄,他的位置都有可能不保,還談什麼整治、情懷、夢想。
很多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4 —
百度怎麼辦?
那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該怎麼辦?下一個戰場在哪裡?
我一直有個觀點,BAT三家公司各自有自己的相對優勢。
阿里是戰略驅動公司,是靠交易,靠布局,靠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而騰訊是一家用戶體驗公司,最擅長乾的事情是To C消費端; 百度是一家科技驅動公司,是靠算法,靠技術,靠數學的。
百度要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
哪個領域最能發揮技術優勢?
也許是人工智慧領域。這也符合百度提出的「大AI」戰略,下個時代,是人工智慧的時代。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打不過,那乾脆不打了,我跑還不行嗎。
我一直跑,一直跑,一路狂奔,布局下個時代,在下個時代的戰場等著你。
谷歌也很在乎搜尋引擎的收入,但是它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新業務,比如令人驚艷的語音機器人等等。
IBM利用著名的人工智慧系統Watson,輔助癌症研究。Watson用一周時間,閱讀了2500篇醫學論文,並幫助300多名病人找到醫療方法。此前的一群醫生卻束手無策。
Coin公司做了基於人工智慧的合同審閱服務,對合同風險判斷的水平比人還高。過去請律師要花30萬小時審閱,現在人工智慧服務幾秒鐘就完成了。
百度的技術優勢,在AI時代也許有很大機會。百度能為社會提供很好的技術,也能提供很好的服務。
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百度曾經因為創新獲得紅利,但是紅利會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步減弱和消失,必須通過再次創新獲得新的紅利。
但還有一個前提,百度要放下過去的成功,以謙卑的姿態面對新時代,以謙卑的姿態面對用戶,以謙卑的姿態面對高速發展的科技,才會有機會。
只有這樣,也才能逐漸擺脫對搜尋引擎的依賴,扭轉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但這個過程會很漫長,百度要熬住。
最後的話
從傳統經濟到PC互聯到移動互聯,從成功到落後到醫療廣告事件,百度的發展值得我們一再研究和反思。
但不是像大家所說的,「百度已死」,「百度沒有希望了」,百度依然做著許多積極的改變和嘗試。
只是這個過程,會很漫長。真的。
這需要放下,需要謙卑,需要良好的判斷力。
百度要凌晨一兩點進場,一直熬到五六點才能迎來初升的太陽,才能等到人慢慢多起來,才能重新獲得成功和尊重。
百度要熬到下一個時代,熬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