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解讀中國工作室參與支持的「2021聯合國國際教育日—中國活動」順利舉辦。
活動伊始,與會嘉賓一起觀看由解讀中國工作室製作的短視頻,節目回溯世界正面臨的教育困境,圍繞「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呼籲人們關注和推動後疫情時代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為活動拉開序幕。
「2021聯合國國際教育日—中國活動」響應聯合國大會「國際教育日」決議精神,採取互動對話的形式,眾多國內外教育工作者共聚一堂,分享各方在如何確保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中的經驗和創新舉措。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做主旨講話,向世界介紹了中國教育抗擊疫情的情況,對照教育2030發展目標取得的成績,包括教育精準扶貧的經驗,發出了堅定信心,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砥礪創新,推動科技為教育增值賦能;價值引領,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團結協作,在全球範圍內打造教育共同體的四點倡議。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的《反思教育》理念相互呼應,體現了對當今全球形勢和發展趨勢的共同判斷和普遍共識。他表示,我們有義務建設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體系,培養更契合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形塑更強勁的人力資源,夯實更加互信的友誼根基。
第74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蒂賈尼·穆罕默德·班德發來祝賀視頻,對中國舉辦國際教育日表示高度讚賞,倡議各國加強對教育的全方面支持,強調國際合作與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是發展的基石,科學技術在未來的教育中也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機也是新機,我們需要用堅定的決心和毅力行動起來,擴大國際合作,在後疫情時代中抓住機會推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賈尼尼、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法國駐華大使羅梁、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陳德海、非洲聯盟駐華代表處臨時代辦、副代表埃利西奧·貝內迪托·賈明、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包邁岫、俄羅斯聯邦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駐華代表伊戈爾·波茲尼亞科夫、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等近千名來自各級政府、駐華使節、中外教育機構、社會團體的代表,以及教育界、企業界人士以線上線下並行的方式參與了活動。
本次活動對後疫情時代通過推動有質量的教育公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活動的舉辦不僅為各國教育界專家商討教育全球發展提供對話平台,分享教育的優秀經驗與方案,也為共同推進「2030教育目標」的早日實現、為攜手共建全球教育共同體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