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端構建的流量池打造成品牌「信任流量」,實現持久復購和轉化

2019-10-15     抖星會

前期我們講了私域流量的構建以及重要性,但是,其重要的不是在構建,而是在後期的維護。也就是用戶精細化運營,這也是私域流量的本質。

那麼,怎麼才能把私域流量打造成品牌或者個人的信任流量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持久性復購和轉化。

首先,我們可以將用戶(粉絲)做一個定義價值分層。當然,不同的層級用戶,都是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分層,從而更加有效和針對性的制定出精準的用戶運營策略和落地方案,這樣才能達到運營的資源高效化,而不會成為一個無頭蒼蠅。

不過,用戶分層目前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對比,主要靠實際的運營情況和粉絲屬性等情況來進行價值分層。

但是,在這裡筆者還是利用RFM價值模型以及用戶的生命周期兩者的部分概念,做一個分層詳解:

一般分層:新用戶—普通用戶—活躍用戶—價值用戶—付費用戶—沉睡用戶

與之相對應的是:

(1) 新用戶=新註冊的用戶

(2) 普通用戶=不長登陸,偶爾間歇性的參與

(3) 活躍用戶=對產品以及核心的功能會頻繁使用,並在3個月內持續的活躍用戶

(4) 價值用戶=已經符合轉化用戶的特徵表現

(5) 轉化用戶=產生了商業價值,並且進行消費

(6) 沉睡用戶=3個月之內已經沒有任何的互動用戶

當然,以上說法比較籠統,僅供參考之用。

不同的企業產品對用戶分層的定義和分類都是有所區別的,去落地實施的時候,主要還是去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調整。

同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避免用戶重複標籤,多次被打擾,所以需要設定標籤的歸屬要優先。

但是,從這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無論是做什麼用戶運營,始終都是奔著一個目標而去,那就是把普通用戶漸次的逐漸變成付費和復購用戶。同時,儘可能的去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並且在這周期當中儘可能的讓其產生最大的商業價值。

有的人看到這裡就會覺得,是否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用戶做價值分層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價值分層並不是最終目的,價值分層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通過層級的分類去做精細化的用戶運營,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全體去針對性的投其所好。

畢竟,每一個群體的喜好都不一定會相同。

總之,一句話,用戶被吸引過來了,那麼就儘可能的想盡一切辦法將他留住。

因此,這個時候價值分層的目的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層級的用戶,去制定最佳的方案策略。

新用戶運營方案:

初來乍到的用戶,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危險期,因為他們稍微有一點不滿意,那麼就會轉身就走,不帶一點留戀。因此,不僅要做好產品體驗,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運營的最大手段和限度去激活用戶。

普通用戶運營方案:

第二階段用戶已經成為普通用戶了,這個時候,運營的目標則是要重點放在用戶使用產品的習慣。要注重去培養用戶的習慣,而不是要讓用戶主動去習慣。只要做好這一階段,那麼就會讓普通用戶變成活躍用戶。

活躍用戶運營方案:

到了活躍用戶,那麼用戶就必然對產品有了一定的活躍貢獻值,這些用戶就會樂於參加一些與產品相關的核心功能。

並且,也喜歡在個人的社交帳號去進行互動和分享交流。

然而,要注意的是,任何用戶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周期歷程,也就是在「經驗」之後,則會銷聲匿跡。

因此,這個時候運營的手段就很重要了。所以,想要讓這批用戶的周期邊長,則需要一些「刺激」手段,並配合一定適當的轉化策略。

價值用戶運營方案:

不得不說,價值用戶也算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這個時候,不僅可以運用其他層級的運營層略進行交叉運營,同時,還需要積極並適當的去激發這些用戶的需求意願。

轉化用戶運營方案:

轉化用戶,不用說肯定是對產品有了很大的認同感,這個時候就可以成為產品的裂變傳播源泉,只要找准用戶的推薦冬季,那麼就可以有效的對用戶進行引導,從而讓用戶去主動進行轉發和傳播。

沉睡用戶運營方案:

至於沉睡用戶,有兩個特性:其一對產品無感;其二「喜新厭舊」。對於沉睡的用戶運營策略,基本上的手段都是對用戶進行召回,也就是通過私信、電話或者其他方式進行聯繫。

當然,還需要在事先設置好預警流失機制,這樣有助於提前採取預流失措施方案挽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JGFz20BMH2_cNUgut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