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子女足部你真的有留心麼?醫生告訴你:不能拖

2019-12-12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這倆天我收到粉絲的提問,如下:


#健康科普大賽# 「醫生,我的孩子一歲多的時候,足跟是歪的,沒有足弓,我去問了某醫生,該醫生說小孩的足弓在5-7歲才成型,現在不用管,現在孩子七歲了,足跟還是歪的,還是沒足弓,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長好?」

兒童足外翻


雖說小孩的足部發育成熟在5-7歲,但成熟了不一定會就是正常的,就像一棵小樹苗,如果你很小的時候歪了,你不管它,幾年後它也會成熟,只是它歪著長起來,歪著成熟了而已!

現在,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都以孩子足部發育成熟在5-7歲為根據,在我的評論區評論,他們認為孩子足部不用任何干預,等七歲再看。

那麼問題來了:

1、既然不需要干預,是不是所有孩子的足部都可以自己長好?

2、如果都可以長好,那我們人類都是完美的足部了?

3、如果有一部分長不好,這部分人該怎麼辦?因為這個時候只有手術才能解決問題了,難道這部分人就不能前面得到治療或者干預嗎?

4、我們認為的長好了,是不是真的長好了?

舉個例子,某個孩子的足部達到80分,長大後,我們認為很正常,生活,上學,工作,其他都沒問題,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小時候給他一定的干預,讓他超過90分,長大後運動健將呢?


成人足外翻


很多人都停留在「長長就好了」「能工作能上街能結婚生孩子就行了」的觀念中,其實,這就和孩子讀書一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學校自己就成才了?是否需要引導一樣的道理,不需要引導的也有,但很多需要引導,大家也認識到這點,所以有那麼多補習班,課餘愛好班的出現,家長甚至辭職當陪讀……,當然,有些是過度的。


足外翻


小孩的足部需要呵護,需要關心,需要讓他們發育得更好一些,讓他們長大了可以奔跑得更快,更舒服,我見過太多的成年人說腳底不舒服,但不當一回事,腳底經常酸,累,不舒服,但休息休息就會緩解。時間久了,他們就習慣了,也認為是正常的。

還有踇外翻的人,大部分就算做了手術過不了幾年就復發了,我認為也跟足外翻有很大關係,大家都只糾正踇外翻,並不知道足外翻也會引起過加重踇外翻,因為足外翻的人,體重壓力的重心在足內側,拇趾受到的壓力也偏向內側,被往外擠,踇外翻除了鞋頭之外,復發的主要因素是足外翻,足外翻不去掉,踇外翻很快再來。


成人拇外翻


有位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習慣踢足球,小時候跑得飛快,教練說他很有天賦,後來慢慢跑不動,老是輸球,輸了就哭,他說他跑起來腳就疼,他說他跑起來腳就疼,所以沒辦法去追球,家長以為是教練不好,換了幾個,還是一樣,最後有位教練發現了他足外翻,告訴家長說要帶孩子去找醫生,她帶去看了,有的說正常,有的說長大了再看看。家長沒放棄,她覺得如果正常就不會疼了,以前跑得那麼快,為什麼現在跑不動了?她認為絕對有問題。

其實,這樣的例子我碰見過太多太多,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我只能認為,足踝在國內剛剛開始發展,大部分醫生們還在摸索學習中,包括我,只要時機成熟,幾百萬醫生的足踝觀念,認知逐漸提高,會逐漸普及到老百姓中去的!



不要把習慣當正常,不要把忍受當正常!與其等7-8歲,無可奈何手術,何不試試早期干預,無論是治癒還是改善,都是很有價值的嘛!

或許,我們的足踝意識提高了,觀念更先進了,孩子的足部發育得更好了,下一代的中國足球會牛起來也不一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4o2BG8BMH2_cNUgJO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