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迴音壁、迴音石的昌西陵

2019-07-21   朝陽阿力

昌西陵在清西陵中的位置

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

昌西陵平面圖

昌西陵是清朝入關後第五代皇帝嘉慶(1760—1820年)的二個皇后——孝和睿皇后的陵墓,位於河北易縣清西陵。昌西陵以東3華里是昌陵(昌陵是嘉慶帝和他的第一位皇后孝淑皇后的合葬墓)。

清朝帝葬制度規定:皇后先於皇帝去世,可葬於帝陵地宮,但石門不閉,要等著皇帝。若皇帝先於皇后而崩,葬入地宮後必須關閉石門,皇后死了再另外建陵。孝和睿皇后逝世晚於其夫嘉慶帝,所以,另行建陵。

昌西陵始建於1851年(咸豐元年),建成於1853年(咸豐三年),共耗白銀四十四萬八千多兩。

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嘉慶(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下馬碑

一、陵寢特點。昌西陵的特點是:在方台上直接建圓墳,沒有方城、明樓,有迴音壁和迴音石。

昌西陵既不象孝聖憲皇后(乾隆生母)的泰東陵那樣宏偉富麗,也不如慈禧皇太后的定東陵那樣豪華奢侈,它近似於道光皇帝的慕陵那種典雅風格。隆恩門以內的建築,從前到後,一座高於一座,陵寢圍牆前方後圓,表示"天圓地方"。

昌西陵建築規制相對簡陋,除具有清代後陵種種建築規制外,還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一是隆恩殿內藻井彩繪為丹鳳展翅,獨自翱翔,其他後陵則為3朵蓮花襯以18個金點的水浪花紋;二是隆恩殿後與三座門之間有玉帶河一條,河上有三座跨橋,中間一座有欄板,左右兩座各為無欄平板橋;三是三座門前圍牆為方形,三座門後北牆為圓弧形,切入三座門的直牆上。圓形寶頂毫立於北弧牆前,祭台立於三座門的中門內。

三孔石橋

遠處是隆恩門

隆恩門

隆恩門已破舊不堪,亟待修繕

從隆恩門回望三孔石橋

從東朝房看隆恩門

在寶頂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塊石板是塊迴音石,站在上面說話,無論聲音大小,都可以聽到宏亮的迴音。環繞寶頂的羅鍋牆,是迴音壁,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兩端,面壁低聲細語,聲音象打電話一樣清晰,令人讚嘆叫絕。昌西陵迴音石與迴音壁的構成,是清代建築學家把聲學原理用於陵寢建築的新創造。羅鍋牆為半圓形,聲波的波長小於圍牆半徑,聲波以柬狀沿牆面連續反射前進,站於圍牆兩端的人便能聽到對方的聲音。筆者曾試跺腳發聲,感到了洪亮的迴音。 這種回聲與迴音壁的現象,很是奇特。

隆恩殿

東配殿

西配殿

香爐

隆恩殿牌匾

隆恩殿內

隆恩殿內

隆恩殿內

焚帛爐

昌西陵的迴音壁和迴音石特色是中國陵寢建築中的孤品。我國現存的古建築群,有隻有兩處有迴音壁和迴音石,一處是北京天壇,另一處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二、陵主生平。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嘉慶即位前,她是嘉慶的側福晉(福晉即為妻子)。嘉慶即位後,封其為貴妃。嘉慶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逝世,百日之後,太上皇乾隆帝敕封鈕鈷祿氏為皇后,先晉升皇貴妃,居中宮,並舉行了冊封鈕鈷祿氏為皇貴妃的典禮。

這裡順便提一下,1796年嘉慶即位,做了4年的傀儡皇帝,直到太上皇乾隆(1711-1799年)死後才得到實權。

隆恩殿之後是三座橋和三座門

寶頂大院全景

石祭台

石五供

石祭台精美石刻

秉乘太上皇乾隆的旨意,首先於孝淑皇后百日後,舉行了冊封鈕祜祿氏為皇貴妃的典禮。27個月後,即到了嘉慶四年(1799年),本應如期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因太上皇乾隆崩逝,冊封皇后典禮拖至嘉慶六年才得以舉行。從此,嘉慶的岳父恭阿拉也由承恩公晉封為一等侯。

孝和睿皇后生有二皇子、一皇女;為皇三子綿愷,即和碩惇恪親王;皇四子綿忻,即和碩端懷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帝逝世於承德熱河行宮。旻寧(道光,1782—1850年)登基後,尊鈕祜祿氏為皇太后,號為「恭慈皇太后」。

寶頂說明

寶頂

寶頂

孝和睿皇后對前任皇后的兒子旻寧(道光)視如己出,倍加愛護和關照;旻【mín】寧做皇子時也與兩個同父異母弟弟關係很好,與繼母孝和睿皇后的感情也十分親近。旻寧(道光)能夠即位,孝和睿皇后有推舉之功,所以道光視她如同生母一般,更稱其為皇母。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恭慈皇太后在壽康宮逝世,終年74歲。當時,道光帝(在位30年,69歲逝世)春秋已高且有病,仍二十七日釋縞素,披麻戴孝。

孝和睿皇后的諡號全稱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后",共19個字。 咸豐元年(1851年)為孝和興建昌西陵,竣工後葬於地宮奉安。

迴音石說明

迴音石

迴音壁

三、無私功德。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帝逝世,事出突然,繼承人選未及明示,但孝和睿皇后立即傳懿旨令旻寧繼位。孝和睿皇后此無私之舉為旻寧(道光)所衷誠敬服,因而其後母子關係十分融洽。

孝和睿皇后之所以旗幟鮮明地推旻寧繼位,是因為她清楚地知道旻寧為乾隆、嘉慶的得意繼承人。乾隆曾在晚年親自於宮內操辦旻寧與原配孝穆成皇后的婚禮,並賜皇孫夫婦婚後仍居宮內,此乃清朝皇帝對皇孫特例之舉,是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參與的皇孫婚禮,也是乾隆暗示道光為皇太孫之舉,嘉慶生前也為道光培植勢力,大力封賞。此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孝和睿皇后也是順潮流而為,成全好事。

東朝房

東朝房

東朝房說明

東朝房建築亟待修繕

神廚庫

孝和睿皇后在道光一朝對內外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翁同龢日記》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記載:「宣宗晚年,每披軍報,必不怡良久。一日問孝和睿皇后安,適英夷占定海,上強為慰藉。太后厲聲日:『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輕棄之耶?』上長跪引咎。」意思是說,我大清的土地,沒一寸是多餘的!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初八日,從綺春園回宮的孝和睿皇后身體不適,道光聞後,趕忙前往問安。初九日、初十日,宣宗也都前往問安。十一日,孝和睿皇后病情急轉直下,申時,孝和睿皇后崩逝。壽年七十四歲。

孝和睿皇后死後,已68歲的身體虛弱的道光皇后在喪處「席地寢苫」,恪守孝子居喪的禮節,雖經王公大臣屢次奏請還宮,堅持不允。《實錄》記載宣宗(道光)"哀慟號呼,擗踴無數。"並且在孝和睿皇后的靈柩移置綺春園迎暉殿後,宣宗仍居慎德堂的"苫次",守在靈旁。

過度的悲痛致使道光一病不起。就在孝和睿皇后逝世一個多月後,清宣宗(道光)皇帝在圓明園慎德堂逝世。

道光皇帝(1782.9.16—18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