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不是第一部讓導演曾國祥走入大眾視野的電影,在此之前,《七月與安生》已經讓觀眾看到了他作為導演的才華和誠意。
而在導演這一身份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影壇大佬曾志偉的兒子。
如果說在《少年的你》火爆之前,多數人提起他時,會說:「這是曾志偉的兒子。」
那麼在此後的日子裡,不一定人們會指著曾志偉說:「這是導演曾國祥的爸爸。」
但顯而易見的是,對他的關注點,已經逐漸從父子關係,轉向了他為之默默努力了多年的電影。
曾國祥從小迷戀電影,尤其喜歡王家衛。
他想成為導演的夢想,早在16時就和父親鄭重討論過。
那時候已在影壇闖蕩多年的曾志偉,並不想讓兒子過早入圈,理由很簡單,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他寧願兒子將夢想作為愛好,再另選別的職業來做,這樣將來倘若本職干不好,起碼還有副業可慰藉。
曾國祥聽了父親的建議,遠赴多倫多大學修社會學。並利用課餘時間,研習心理學。
正是因為這段求學期的積累,讓他將自己的關注焦點,側重於挖掘社會問題和人類複雜的心性。
我們這才能在《少年的你》里,看到他對校園霸凌事件的反思,以及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心路軌跡。
作為香港導演,他對內地高考環境的還原,幾乎毫無違和,這自然和前期準備階段的親身體驗分不開。
曾國祥如此苛求完美,我想他當時思考更多的,並非是如何超越父親,而是怎麼能拍出最上乘的電影。
電影至上,每一次機會,都是他的圓夢時刻。
若是將《七月與安生》比作他給自己拋出的一塊磚,想必《少年的你》便是接下來的那塊玉。
一塊磚拋出來,已然讓頭頂懸掛的「曾志偉兒子」幾個字,消失了一半。
待到這塊玉的拋出,他的頭頂便只剩下了優質導演的光環。
曾國祥不必再慨嘆眾人對才華和努力的忽視,也不必再去想:如果我不是曾志偉的兒子會怎樣。
早年間,曾國祥還是新人演員時,拍過不少沒多少人記住的片。
大概他如今也不想再回憶往昔,倒不是因為辛苦,而是那條路就像走錯的彎路,他一直在路上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
如果他不是曾志偉的兒子,或許電影導演一職將成為人生的第一選擇。
假如果真如此,他便不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影片,扮演過各類角色。
也就不會在成為導演後,擁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來幫助演員更快融入角色。
在《七月與安生》之前,曾國祥憑藉《戀人絮語》,得到了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
這部影片的劇本,由他本人創作。劇情在同題材里,還算有個人想法。
一時間,導演陳可辛看中了這個年輕小伙兒的潛力,於是找他來導《七月與安生》。
果然,曾國祥對電影本身的把控力,在比較到位的同時,曾氏特色也相對明顯。
他擅於挖掘角色細膩又複雜的內心,也能夠在片場根據演員的現場反應,來調整思路。
儘管曾國祥從少年起,就對王家衛的電影情有獨鍾。
但在他成為導演後,並沒有選擇複製自己心裡的那座高山,而是重新構建自己眼前的山、水或樹。
既然高峰已有,又何必一味企圖超越,倒不如忘掉遠方,專注於腳下,開闢一方新園地。
曾經在面對要不要去做演員時,曾志偉曾對兒子說:「我是從做演員開始的,做演員就能知道以前的吳宇森怎麼樣,現在的吳宇森怎麼樣,以前的徐克怎樣,現在的徐克怎樣。」
時至今日,坐在優質導演位置上的曾國祥,是否會想起這句話?是否會問問自己:以前的曾國祥怎樣,現在的怎樣?
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有需要感恩的對象,曾國祥也不例外。
這個人不僅在關鍵時刻,給予曾國祥寶貴的機會,而且也教會他認真細緻的態度。
他正是有著多年名導演之稱的陳可辛,作為當年曾志偉給兒子挑選的入門師傅,陳可辛從未忽略過對學生的幫助。
說起和曾志偉的交情,陳可辛最先要表示的無疑是感謝。他對曾志偉的謝意,就像曾國祥今日對他那般認真。
他發現曾國祥的才華所在,亦如昔日曾志偉對他才華上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不是曾志偉的兒子,或許也不會有這「近水樓台先得陳可辛導演」的可能。
然而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陳可辛也好,曾國祥也罷,皆是三分靠旁人幫助,七分靠自己打拚。
觀眾在曾國祥的電影里,不會看到陳氏電影的味道,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想來作為曾志偉的兒子,就像硬幣有兩面,總歸有利有弊。
應該說幸運的是,曾國祥更大價值的發揮了利的那面。
他良好的利用了老爸的資源,而後用自己的實力,贏得了一眾粉絲。
他擁有了自己的市場,他的名字正是電影界全新的符號。口碑和票房保證。
《少年的你》為他贏得無數讚譽,而在所有溢美之詞中間,沒有人提到曾志偉的名字。
觀眾看到的首先是一位敢於向不堪的現實,奮力吶喊的導演。
其次是一部現實意義和美學價值,同樣有所體現,且是高質量體現的電影。
至於別的,怕是只有對導演接下來的無限期待了。
曾經他努力健身,怕和父親一樣矮而不肯踢足球。
曾經有人誇他容貌俊朗,「你和你爸不一樣」,他聽後總會高興的回一句:「謝天謝地。」
曾經被人議論:「星二代果然一代不如一代」,儘管他心下難過,嘴上卻一直念著:「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如今他不必再費盡心思避開「曾志偉兒子」這個稱呼,因為實力就像一塊橡皮,再牢固的字跡也能被擦掉。
即使還有痕跡在,可又誰會在意呢?新的字跡終將被重新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