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這個時代,人人都想住大房子,覺得房子還是越大越好,這樣才能滿足全家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來自杭州的80後古先生夫婦為了兩個孩子的上學問題,不得不從原來120㎡的大房子搬到只有70㎡的學區房,就是希望可以離心儀的優秀學校更近一些,為兩個孩子創造更加優越的學習條件。
搬進落差巨大的學區房
只是,新搬進去的學區房環境實在不如人意,全家人的新生活處處困難受限,原有的安定平和被現實打破,古先生一家人要面臨的心理落差也著實大了一點。
搬家前的城中大宅
寬敞的客廳,
可愛的兒童房,
整潔滿意的大廚房,
明亮的主臥,舒適的老人房,還有充足的收納空間。
搬家後的「老破小」學區房
學區房位於一樓,常年陰暗潮濕,容易霉變和滋生細菌;
家中採光昏暗,牆薄隔音差,很不適合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室內面積只有50㎡,空間狹窄不合理,卻要住六口人;
路邊噪音大,還嚴重影響了老人和小孩的日常休息……
顯然,這樣的家,根本無法滿足古先生一家祖孫三代六口人的日常生活,連孩子也直言不喜歡現在的家,害怕裡面會有怪獸。
改造成三室一廳兩衛最美學區房
於是,古先生夫婦去求助著名的家裝節目《夢想改造家》,想要改造這套小戶型的「老破小」學區房,希望能既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成長,又讓大人擁有獨立的空間。
新銳設計師梁穗明,為了實現這一家人的願望,以模塊的形式把每個人的要求都一一羅列記錄好。
經過6個月的設計施工,古先生的房子徹徹底底改頭換面了,被改造成三室一廳兩衛,還帶有小型圖書館和私家花園,成為「最美學區房」。
這套房子改造項目還獲得了2018年度金堂獎最佳住宅公寓設計獎金獎,以及iF獎室內設計最佳設計獎兩項大獎。
在50平米的室內空間裡,設計師利用承重牆做了動、靜兩區劃分,滿足一家六口的日常生活,讓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活動空間。
一進門是玄關,然後廚房、衛生間、客廳,這些區域屬於白天活動的範圍,為「動區」。
而另外一半空間則是老人房、兒童房、父母的主臥及衛生間,是一家人晚上休息的地方,所以為「靜區」 。
原本狹小陰暗的空間,變得寬敞明亮,兩個衛生間的設計使用方便,且不擁擠。
玄關到廚房的動線合理,整面的大玻璃窗戶還做了內倒系統,有利於空氣對流通風,並且讓陽光進入到室內。
孩子的房間光線柔和通透,高低床鋪滿足了二娃的需求。
等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會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可將下面的床體挪開,就變成一個學習的小空間。
天花板頂部還安裝了智能調光系統,分為學習模式、聚會模式、用餐模式等等,從內到外改善了採光問題。
客廳,也可以當成餐廳,多功能餐桌除了平常用來吃飯之外,還能滿足其他功能。
家裡的門做成了一個移門系統,這樣也能產生一條環形的路線,孩子們可以在裡面無拘無束地玩耍。
室外還有一個20平米的小庭院,這是整個家最舒適的地方,方便一家人室外用餐、辦派對活動。
庭院裡還有一塊1平米的小菜地,可以用來種種菜或花花草草,生活倍感愜意。
創造六大收納系統,滿足全家人的需求
此外,這套小戶型學區房最大的難題就是收納。
設計師為解決這個難題,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間,創造了17立方的收納區域,相當於200個登機箱的空間。
每個區域能有獨立的收納系統,共形式六大收納系統,要是能再適當利用一些收納工具,就更加能夠滿足全家人的收納需求。
1、玄關收納系統
解決了全家人所有鞋子的收納,能同時容納70多雙鞋,還有雨傘、鑰匙等雜物收納。
2、冰箱收納系統
一個足夠6人使用的大冰箱,所有食材都整齊地排列在裡面,方便取用。
3、廚房收納系統
改造後的廚房稍微擴大了一些,變成U型,能同時容納3人,物品歸置整齊,烹飪操作輕鬆。
將廚房裡的刀叉筷勺分類歸置到餐具分隔盒裡,以便查找時能一目了然。
4、客廳收納系統
客廳有兩個小柜子,圓櫃可以收納不常用的小器具;電視櫃能放遙控器、醫藥箱等生活用品。
客廳里的零碎雜物,可以隨手放在收納盒裡,避免凌亂。
5、書櫃收納系統
古先生家裡的書籍比較多,於是設計師利用衛生間的剩餘空間,在客廳做了一個弧形書牆,能同時收納300多本書,就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
6、衣櫃收納系統
改造後的房子,一共有三個衣櫃用來收納。
主臥內有一個1.28㎥的衣櫃收納系統,男女分區設計,可以輕鬆歸置夫妻兩人的日常衣物。
不同類別的衣物可以分類收納到衣物整理箱裡,搭配疊衣板如書籍一般收納,拿取還原都輕鬆自在。
至於襪子、領帶、內褲等小衣物,不妨整齊歸置在分隔盒裡,整潔衛生又井然有序。
在主臥和兒童房之間還做了一個1.35㎥的大抽拉櫃,便於存放平時不用的衣物、雜物等。
而老人房和兒童房中間還有一個大衣櫃,滿足了老人和小孩的衣物收納需求,歸類整理更省空間。
在老人房床底下,還隱藏了一個收納空間,通過電動裝置打開,可以存放暫時不用的過季衣物、棉被等。
收納過季衣物、棉被時,還可以先用整理箱或收納袋密封存放,隔塵防潮,收納更放心。
古先生夫婦能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不惜由大房子搬到小房子,又極力爆改陰暗學區房,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不禁讓人開始思考,「家」到底意味著什麼?
其實,只要一家人能夠舒舒服服地生活在一起,也一樣能過得很幸福、美滿,並不在於居住面積的大小。
版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