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6季上周末強勢回歸,「金句達人」傅首爾和「小鮮肉」嶽嶽的精彩辯論,讓人直呼太!有!共!鳴! 他們的辯題是:「公共場所遇到熊孩子,他的父母無動於衷,我該不該教育他們?」
確實,熊孩子們的任性,不僅讓當父母的人感到頭疼,對路人的殺傷力也不少。 去遊樂園不買玩具,又哭又鬧;去電影院亂踢前排凳子,影響觀眾;坐飛機把過道當跑道,還在上面踢足球;餐廳吃飯一言不合,就拿筷子敲碗…… 不受控制,沒有秩序的孩子,讓一些放棄掙扎的父母說:要不是在家裡太吵,誰會把他帶出來呢?
「你只是覺得吵 而我卻不想活了」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父母。 今年6月,1位女乘客在乘坐G12次高鐵時,車廂中一位小孩在過道亂跑,女乘客和小孩的爺爺提出希望管教一下。然而老人卻對此不理不睬,正當她拿出手機拍下這一幕時,老人把她的手機打掉,喊道:「小孩就應該活潑,小孩不懂事,他吃屎你也吃屎?」
事後,老人的激烈反應讓原本吵鬧的小孩都呆住了。女乘客柔聲要求小孩乖乖坐定不要亂跑,小孩點點頭同意了。 其實,熊孩子也不是很難教育,但有的父母愛子心切,並沒有做好該有的榜樣,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為什麼熊孩子愛在公共場合哭鬧?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父母:「我感覺不到關注,而且,對於如何得到歸屬感或者關注,有著錯誤的想法和行動。」
對於這種行為,在《孩子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一書中,作者萊利博士有這樣的說法:
「小孩無法用詞語或口頭方式告訴你他的煩惱或不快,而情緒和行為天然就成為他們愛用的語言。所以,在每一次哭鬧的背後,可能都隱藏著孩子一顆脆弱、無奈的心。」 在公共場合中,父母也許忙於看手機,收拾行李,而對孩子的訴求沒有作出正面的回應。小孩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他們就通過哭鬧,最快引起父母的關注。
圖片來源於綜藝《媽媽是超人》
比起棍棒
用遊戲培養熊孩子更有用
在《奇葩說》中,嶽嶽說:教育遠不止於教訓,給熊孩子們最好、最溫柔的教育,有時只需短短一句話,一個遊戲,就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父母通過和孩子一起做整理的小遊戲,不單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孩子的5種思維——即辨識思維、分類思維、選擇思維、收納思維、記憶思維。
1.找出物品不同處的遊戲。
引導孩子找出物品中不一樣的地方,或者一樣的物品,來鍛鍊孩子的辨識思維。
2. 分類小遊戲
讓孩子開動腦筋自由發揮,將物品歸成幾類。因為孩子的想像力比較豐富,大人只需適當的引導,他們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分類標準了。
3.選擇玩具小遊戲
和孩子約定好,玩具箱一滿,就要剔除不要的玩具,想要買新的玩具,就必須減少一些現有的玩具,通過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取捨能力。
4. 放回原處小遊戲
讓孩子決定物品放置的位置,並貼好標籤。拿過的物品必須放回原位,這個小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以及收納能力。
5.尋找物品小遊戲
讓孩子和爸爸比賽,誰最快猜出家裡的剪刀放在哪。最快猜出的有獎勵,這樣的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記憶力,還可以培養他的家庭意識,讓他知道不能所有事都靠媽媽。
俗話說,窮養富養不如父母的教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將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便無法教育其他熊孩子,也應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有素養的小天使。
你在公共場合遇到過熊孩子麼?最後你是如何應對的呢?歡迎你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經驗心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