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裡沒主語有什麼不對的嗎?

2019-10-16     木葉日本

在日譯英過程中,經常會注意到那些主語省略的文章。有些文章單看日語沒什麼彆扭,可一旦翻譯成英文(基本上需要有主語),就會讓人對其省略現象有些在意,這是常有的事。每每此時,我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何日語省略了這樣多的主語,意思卻還能如此通順呢?

人們經常說,日語是這樣一種語言文化——讀懂字裡行間、悟出言外之意。每次被外國的日語學習者問道「日語為什麼沒主語」時,我們總是給出這樣一個曖昧的答案。可事實真是如此嗎?既然沒了主語的文章本身就有意義,且能讓讀者順暢地理清文意,那還能下這樣的定論,說「省略」了的主語其實是存在的麼?

首先,我們從會話角度來思考下,給下面這些例句加上些主語試試。

(例)

A:「昨夜は、殘業しましたか?」

B:「いいえ、していません。」

A:「昨天晚上加班了嗎?」

B:「沒,沒加班。」

A:「昨夜は、あなたは殘業しましたか?」(Did you work late last night?)

B:「いいえ、私はしていません。」(No, I didn』t.)

A:「昨天晚上你加班了嗎?」(Did you work late last night?)

B:「沒,我沒加班。」(No, I didn』t.)

加在「沒加班」前面的主語應該是「我」,不過這麼一來,這句話在日語中的語感就會有些不同了,變成「周圍的人或許加班了,至少我沒有」。

關於日語助詞「は」、「が」之間的區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麼一個解釋,說「は」可以替換成「~に関して言えば(說到關於……)」「 ~について言えば(就……而言)」。換成上面這種情況,就變成「沒,要是說我的話,我是沒加班的」,既然A問「你加班了沒有」,其實就已經把對象定格在B身上了,而「私に関して言えば」這種回答又提到了第三者加班的可能性,這本身就有些矛盾。可話說回來,在日語裡,除了「我」,這裡也沒別的合適的主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pwO1W0BMH2_cNUgEo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