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博弈:若不懂得以退為進,就只能獲得一種「驢子式的勝利」

2019-11-19     昌達財經課堂

兩隻實力相當的鬥雞狹路相逢,每隻鬥雞都有兩個行動選擇:一是退下來,一是進攻。

如果鬥雞甲退下來,而鬥雞乙沒有退下來,那麼乙獲得勝利,甲就很丟面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甲沒退下來,而乙退下來,甲則勝利,乙則失敗;如果兩者都前進,則兩敗俱傷。

鬥雞

因此,對每個人來說,最好的結果是,對方退下來,而自己不退。但是這種追求可能導致兩敗俱傷。

鬥雞博弈的收益矩陣

上表中的數字的意思是:兩者如果均選擇前進,結果是兩敗俱傷,兩者均獲得-2的支付;

如果一方前進,另外一方後退,前進者獲得1的支付,贏得了面子,而後退者獲得-1的支付,輸掉了面子,但沒有兩者均前進受到的損失大;兩者均後退,兩者均輸掉了面子,獲得-1的支付。

鬥雞博弈有兩個純策略納什均衡:一方前進,另一方後退;一方後退,另一方前進。但關鍵是誰進誰退?當然,該博弈也存在一個混合策略均衡,即大家隨機選擇前進或後退。

鬥雞博弈往往最後得到的是一種「驢子式的勝利」。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驢子和驢夫」的故事。驢夫趕著驢子上路,但驢子逐漸偏離平坦的大道,沿著陡峭的山路走去。當驢子靠近懸崖邊時,驢夫抓住驢子的尾巴,想把它拉回來。

可驢子拚命掙扎,驢夫抓不住,驢子從山崖上滑下去了。驢夫無可奈何地說:「你勝利了!」

由此看來,鬥雞博弈描述的是兩個強者在對抗衝突的時候,如何能讓自己占據優勢,力爭得到最大收益,確保損失最少。

但是凡事都要決出輸贏勝負,那麼必然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只有一方先撤退,才能使雙方獲利。特別是占據優勢的一方,如果具有這種以退求進的智慧,提供給對方迴旋的餘地,就會給自己帶來勝利,而且雙方都會成為利益的獲得者。

有時候,雙方都明白二者相爭必有損傷,但往往又過於自負,覺得自己會取得勝利。所以,只要把形勢說明,等雙方都明白自己並沒有穩操勝券的能力,僵持不下的鬥雞博弈就會化解了。

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例子,比如男女雙方結婚之後,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就像兩隻斗架的公雞,斗得不可開交。婚姻雙方的鬥雞博弈,使整個家庭戰火紛紛,硝煙瀰漫。

一般來說,到關鍵時候,總有一方對於對方的嘮叨、責罵裝聾作啞,或者妻子乾脆回娘家去冷卻怒火,或者丈夫摔門而出找朋友去訴苦,一場干戈化為玉帛。

在現實中,哪一隻鬥雞前進,哪一隻鬥雞後退,要進行實力的比較,誰稍微強大,誰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前進機會。

但這種前進並不是沒有限制的,而是有一定的距離。一旦超過了這個界限,只要有一隻鬥雞接受不了,那麼鬥雞博弈中的嚴格優勢策略就不復存在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c2dgW4BMH2_cNUgGZ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