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誇孩子夸對了嗎?小心敷衍式鼓勵教育

2019-10-09     小雪老師講故事

我們小時候經常不斷聽到爸媽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嚴厲批評和指出我們的錯誤,即便你做的很好也很難得到家長一句誇獎,於是我們總是拚命的想在家長面前好好表現,讓他們看到和肯定自己的閃光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們那一代的孩子在內心深處隱藏著一種自卑和怯懦,甚至對現在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影響。




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們的思想也越來越與時俱進。曾經經歷了打壓式教育的孩子們在成為爸媽之後,對於自己的孩子在自信心方面的培養和保護尤其重視。於是現在的家長們都更喜歡讀那些暖心治癒的雞湯文,也更加推崇鼓勵式的教育。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環境里,希望能為孩子塑造陽光開朗的性格,以便讓他們在未來能夠享受快樂自信的人生。




「你真棒!」是很多家長在誇讚自己的孩子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但是鼓勵式教育絕不緊緊是一句誇讚就能做好的,有的家長在鼓勵孩子時總想偷個小懶,用一些諸如「你真棒」「做的真好」「真厲害」「真聰明」等可以適用於寶貝任何行為的萬能金句來進行一番簡單的敷衍式鼓勵。




久而久之家長形成了習慣,像背乘法口訣一樣,脫口而出,可以說是不走心也不過腦。而孩子也已經聽成了習慣,要麼是對這種不走心的敷衍式鼓勵毫無感覺,早已失去其正面引導的作用。要麼是孩子沉迷於這種被讚美的感覺,如果那次家長一時疏忽忘了說,或者是同樣的行為在老師同學或其他人面前卻沒有得到表揚,孩子就開始陷入了對人生深深的思考,懷疑自己,挫敗,失望,糾結,為了獲得更多誇獎會更加注重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表現形式,全力的想要爭取父母的誇獎,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孩子功利心過重或行為過激,可以說是過猶不及。




正面教育的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但家長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不能隨便使用那些萬能模板,更不能把鼓勵式教育簡單的理解成玩命誇獎孩子。

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如果讚美和表揚變得那麼廉價,孩子就會像瓶子中的漂浮物,隨著水越來越滿,自己越飄越高,很容易變得自大和驕傲。這種驕傲會讓孩子分不清哪些事是普通的、哪些是真正值得自豪的。

比如孩子第一次學會自己吃飯,家長們可以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是在肯定孩子學習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過程,有利於促進孩子的進步。但是不能在孩子每次自己吃飯時都對他進行毫無原則的誇獎,否則孩子會覺得自己吃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理應獲得誇獎,同時很可能會形成一種依賴,自己吃飯就是為了得到誇獎,沒有誇獎就做不到或者不願意做。



在鼓勵的方式上,家長們也需要注意,我們的鼓勵是為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與自信心,給他們更多探索世界、發掘潛力的勇氣。而不是簡單的誇獎和讚美。所以我們可以在鼓勵時為孩子進行一個邏輯思維的小梳理,告訴他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進行了哪些新的有益的嘗試,有了哪些勇敢的突破,最後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效果,所以這真的很值得爸媽和你自己為之高興,因為你從中收穫了能力、經驗、知識和好的心態。

比如寶貝第一次自己洗襪子,我們就可以跟寶貝說:「你今天通過學習和觀察,從爸爸媽媽平時洗襪子的樣子中模仿到了洗襪子的方法,現在你已經會洗襪子啦,還把襪子洗得這麼乾淨,一定很開心吧!寶貝,你做的真的不錯,自理能力越來越強啦,繼續加油!」就遠比一句「真棒,寶貝真了不起!」更加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獲得了表揚和鼓勵,也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啟迪。

親愛的們,別再讓敷衍式鼓勵歪曲了鼓勵教育的本意,在夸孩子的時候請一定要多走心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VgisG0BMH2_cNUgF5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