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學畫,去央美食堂當打飯的阿姨,老教授直言:這不是學來的!
有一個詞彙,常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耳熟能詳,卻又視而不見,那就是「夢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渴望。
但是能為之付出行動的,最後還堅持到底的,少之又少。
汪化正在參加節目
有一個女孩,父母都是農村人,15歲時便離家打工,先後在福州、廣州、深圳、上海等地流轉,10年後,她發現自己特別喜歡繪畫,成為一個畫家,是她的夢想。
她給自己起了一個藝名叫汪化,從此走上了繪畫的旅程。
25歲那年,她開始了北漂生活,原因很簡單,她認為北京的藝術氛圍會好一些。她先後去了北京宋莊、798藝術區等地方求職。
早早就輟學的她,學歷低,所以沒有地方要她。
此時她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偶然間,她去中央美術學院參觀了一場藝術展覽,忽然發現,這裡的圖書館氛圍很好,很適合她到這種氛圍學習。
於是,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去中央美院求助,她說道:「這要給我個地方住,管我口飯吃,我不要工資都可以。」
她應聘上了央美的食堂,因為她想去課堂蹭課,所以和食堂協商,每天只工作三個小時,工資就不要給了,但是食堂的經理堅持,一定要給。最後薪資1000元。
白天她去圖書館看書,或者去課堂蹭課,到了晚上回到自己的地下室里,畫著自己的畫。
她住在漆黑的地下室,整個空間不足10平方,在北京這種地方,每個月只領1000元的薪水,在外人看來,她過著苦行僧一般的日子。
時間一晃,一年過去,有人問她苦不苦,她說,你們都認為我很苦,但是我告訴你們,生活確實很苦,但是我是發自內心的快樂,我享受這樣的生活。
她在央美自己悟出一套畫風,畫中以線條為主題,隨心而動,沒有具體的描繪,在她眼中,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化為線條。
這些線條,是她內心情緒的寫照,她用疏密、張弛、長短、軟硬等繪畫技巧,把線條有節奏,有韻律地編織在一起。
觀看起來,就像是在聽一首悅耳動聽、婉轉悠長的音樂。
校園的學生髮現了她畫,很快便把她引薦給了央美袁運生教授,這位老教授見了她的畫感到很吃驚,直言道:「這不是學來的,更不是老師能教出來的,我教了這麼多年的學生,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畫的實在是太好了,很了不起!」
汪化聽到後痛哭流涕,在座的人都來安慰她,教授在誇你,你哭什麼呀。
她說道,我很感動,終於有人能認同我。我這個人就是太容易感動了。
教授和藹的笑了笑說:「能感動是好事,你容易感動,就更容易感動其他人,你作品就是最好的體現。」
汪化很快就被各大媒體注意到了,在多個媒體的報道之下,她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成為了一個專職的畫家。有一句話說得好,只要你夠努力,老天爺都會來幫你。
汪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身為草根的她,用自己的畫筆,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到結尾,我想問問大家,你有夢想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BTGSXMBnkjnB-0z5E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