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歲用原子筆畫空巢老人,央視報道,如今畫大好河山無人問津

2020-07-20     聆微藝術

原標題:他15歲用原子筆畫空巢老人,央視報道,如今畫大好河山無人問津

那個00後畫原子筆畫的天才,銷聲匿跡3年,如今油畫讓人拍手叫絕

他15歲用原子筆畫空巢老人,央視報道,如今畫大好河山無人問津

他叫凌雲登,今年20歲,作為00後他,成名於16歲。

他15歲那年,還在上初中,因為熱愛繪畫,在山村這種物資相對貧瘠的地方,他最方便買到的就是原子筆。

於是用原子筆展開了一系列的創作,繪製的形象,也都是身邊隨處可見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他的作品在網上傳開了,央視報道、人民日報轉發,各大地方媒體密集性的報道了他的事跡。

在最紅的一年裡,他選擇閉關學習,關了微博,卸載了手機里的聊天軟體,拒絕了一切採訪邀約。

這樣反常的舉動,讓大家都無法理解。

他說,他有一個夢想,他想讓中國的藝術走向世界,他想讓自己的作品掛入羅浮宮。

但他現在,太弱小,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而外面名利,就是他成長的絆腳石,他沒有時間留戀這些煙雨。

凌雲登15歲時的作品《孤獨的堂弟》

閉關三年後,他上了大學,他放棄了曾經擅長的原子筆,而是用油畫為工具,學習國畫中的精髓,來畫中國的大好河山。

凌雲登和他的堂弟們

我們來看一下凌雲登的人生履歷。

2000年3月16日生,廣東茂名人

初中就讀錢排中學

高中就讀信宜市鎮隆中學

自學繪畫經歷

( 2011年畫漫畫)

( 2012年寫書法)

( 2013畫國畫)

(2014畫素描)

( 2015年~201 6年畫原子筆畫)

凌雲登在畫油畫

2016年高一下學期由班主任的建議進入美術特長班學習美術

2016年4月,因其原子筆畫作品在網上瘋傳,而被人關注

2016年4月,網_上瘋轉的一組原子筆畫把人們徹底驚呆了。用原子筆這樣一個「非主流"的繪畫工具,勾勒出細膩的線條,一筆一畫地描繪出超逼真的畫像。

2017年7月申請前往廣州,進入畫室學習美術培訓

凌雲登15歲時原子筆作品

2017年獲得全國青少年長隆杯繪畫比賽第一名

2017年獲全國武漢自然博物館繪畫第三名

2018年獲得廣東省優秀團員

2018年參加央視脫口秀節目《放學別走》

2018年11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首次舉辦個人畫展心世界

2019年6月廣州文化公園藝廬館舉辦個人油畫畫展"人間溫暖」

2019年9月參加東協加六國文化藝術展( 創作第一季)

《華山》布面油畫丙烯 110×80cm 2019

這是凌雲登現階段的油畫作品,作品取材自中華的大好河山。直觀上看,他的油畫中有很多國畫的影子。

比如暈染、留白、虛實。這些一眼就能看出的特點,確實不值一提。

有很多人,拿著中西合璧,炒作賣弄,但凌雲登的畫,沒那麼簡單。

五大佛教名山之《雪竇山》布面油畫丙烯 165×90cm 2019

在正式解讀他的畫之前,還是先賣個關子,講講為何凌雲登要畫山水。

凌雲登在小時候,常常哭鬧,他的爺爺就會帶著他就看家鄉附近的大山。

每次看到這些山,凌雲登就止哭為笑,他自小就很享受看山的這種氛圍。

他爺爺告訴他,每一座山,都有著屬於它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使命。

五大佛教名山之《五台山》布面油畫丙烯 180×80cm 2019

在他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他的爺爺永遠離開了他,但他爺爺的話,卻猶在耳畔陪伴著他走過艱難險阻。

也正是喜歡看山的緣故,他先接觸了書法、國畫,從這些國粹里,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秀色灕江》布面油畫丙烯 165×90cm 2020

當下的藝術氛圍,特別偏向於西化,而我們的傳統藝術文化,在傳承和創新中,總是變了味,說到底,還是對傳統藝術沒有吃透,人們浮躁急於成名,在自己的藝術理論構建還未完善之時,就慌忙拿出來炒作包裝。

所以整個藝術市場中,油畫藝術依舊是主流。

五大佛教名山之《九華山》布面油畫 170×70cm2019

凌雲登心中有一個想法,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方式,來挖掘傳統書畫藝術中的精髓,通過主流的油畫工具為載體,將中國文化承載其中。

但這一切的前提,必須吃透國畫藝術的精髓。

《巍巍峨眉》布面油畫 170×80cm 2019

唐代書畫家張璪有一句話叫「外師造化,中的心源」,這句話很好的在凌雲登的作品中體現了出來。

他的油畫不是寫實的油畫,連顏色也常規的色彩理論可以解讀,大自然的山川固然精彩,但是照搬到畫中,沒有任何價值,而凌雲登把自己內心感受到的美,以顏色和形體高度抽象的形式,概括到畫布上,看似是山水,其實是情緒。

當然這層解讀,僅僅是一方面。

如果我們把這幅《巍巍峨眉》放大30倍。

《巍巍峨眉》局部放大30倍

你會看到上面這個情景,畫面中呈現的已經不是山了,而是從宇宙中鳥瞰地球的視角,有山川、湖泊、小島、大地。這種以小見大的繪畫手法,還是首次見到。

他想用這種方式告訴世界,中華的地界,地大物博,海納百川,包容萬物,囊括六合。

中華的文化同樣兼包並蓄、博採眾長。他山川系列的作品都是這種以小見大的繪畫手法。

五大佛教名山之《峨眉山》布面油畫165×90cm 2019

他用走近是世界,遠看是大山的方式,圓了自己的夢,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給一些鼓勵和支持。

曾有一些網友看到這些作品,表示好的讓人拍手叫絕,但真實的情況,卻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而導致無人問津。

從大山中走出來的青年藝術家,在社會層面根基薄弱,他這份努力和向上的精神,十分不易。

五大佛教名山之《峨眉山》局部放大20倍

而本文這些插圖也都是他的作品,就當是一次線上的展覽,接下來就請大家自行欣賞。

《泰山》布面油畫 110×80cm 2019

《嵩山》100×80cm 2019

《衡山》布面油畫100X80cm 2020

《魚尾峰》布面油畫170×60cm 2020

《黃果樹瀑布》布面油畫 165×90cm 2020

《千山桂林》布面油畫 180×60cm 2020

本文由聆微藝術獨家撰寫,歡迎轉載、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xvAa3MBnkjnB-0z_u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