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一段著名的姐弟戀,女主角是萬貴妃。十九歲的宮女萬貞兒被派去照顧兩歲的皇子朱見深。這本來在宮廷中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但故事卻出現了與眾不同的結果。
童年朱見深的人生大起大落。他爸爸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逮去,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做主讓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繼位,但要以朱見深為太子。過了幾年,說好的這件事,景泰帝反悔了,他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就廢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在景泰朝,前朝太子身份本身就是原罪。可想而知朱見深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過了幾年,明英宗復辟,朱見深就又是太子了。這大起大落的人生,一個小孩子如何承受?這些日子裡,都是萬貞兒以保護者的姿態陪伴在朱見深的身邊。
童年的境遇,讓成年後的朱見深也很懦弱,他在心理上非常依靠強悍的萬貞兒。《明式》有記載「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驅」,就是皇帝每次出遊,萬貴妃都是穿著戎裝為皇帝保駕。所以,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冊立萬貞兒為妃。
一個比皇帝大十七歲的女人寵冠後宮二十幾年。為了這個女人,成化帝廢了成婚一個月的吳皇后;萬貞兒成化二十三年正月去世,憲宗同年八月就駕崩了。這生死相隨的深情沒有得到後世的多少同情或讚揚,留下更多的是萬貴妃專橫跋扈和「燕啄皇孫」的種種劣跡。
萬貞兒和朱見深這場姐弟戀發生的早了五百年……。不容易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就如同:妹喜亡了夏,妲己忘了商,褒姒亡了周,西施亡了吳……,歷史上總願意給亡國之君找一個藉口一樣,最好的藉口就是「紅顏禍水」。
萬貞兒有沒有那麼壞?或者即使很壞,是否能肆無忌憚地壞?當時宮中是有太后在,太后是不會怕嬪妃的,她不會對任何事情聽之任之。憲宗的吳皇后被廢是因為她動手打了萬貴妃,而憲宗的第二任皇后與萬貴妃兩人就基本相安無事,至少是互不招惹。
不過,因為萬貴妃得寵,她的父親和兄弟到都是做了大官,家族在成化朝顯赫一時是真的。萬貞兒的父親從山東諸城縣衙里的一名小吏而得到了錦衣衛都指揮使的官位,她的兄弟也加官晉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首都博物館玉器館中展出幾件萬貴妃弟弟萬通墓中出土的玉器,有一件青白玉龍首螭紋帶鉤,紋飾為做「蒼龍教子」,一條老龍在與一隻子螭對話,蒼龍沉穩厚重,小螭則頑皮活潑,紋飾生動、玉質潤澤,也是當時的佳作。
而在展廳中還有幾件是董四墓村明代皇妃墓中出土的玉器,無論玉質還是做工與這位得勢的外戚都是無法相比的。董四墓村埋葬的皇妃有幾位是明神宗的嬪,有幾位是明熹宗後宮中被客氏和魏忠賢害死的妃子。這些妃嬪,不管生前如何,身後畢竟有皇妃的身份,隨葬的禮器自然是有的。可是,她們墓中的玉器多是線刻,就沒那麼精緻。
【萬通墓中出土的玉器】
青白玉龍首螭紋帶鉤
明清時期玉帶鉤的用途由實用的腰帶扣,演變為裝飾性的玩賞之物,造型趨於統一,以龍首玉帶鉤為主流。萬通墓出土的青白玉龍首螭紋帶鉤,其紋飾叫做「蒼龍教子」,一條老龍在與一隻子螭對話,蒼龍沉穩厚重,小螭則頑皮活潑,陰刻的細毛髮向後飄拂,帶出了一點毛毛躁躁的感覺,工匠對於角色的把握真是到位。此件帶鉤青白玉質,帶土沁,龍首為鉤,圓鈕上附一金別子,工藝比較粗寬,有「粗大明」的風範。
白玉扳指
白玉龍紋帶飾
【董四墓村明代皇妃墓中出土的玉器】
青玉花瓣形鳳紋佩飾
青玉鳳紋組配
青玉谷紋圭
白玉魚形佩
白玉魚形佩
青白玉獸首觿(xi)
玉螭紋劍格
推薦相關閱讀:
這是明代早期真實的王妃首飾,看看與影視劇中是否存在大不同
湖北省博之最大的藍寶石做了梁莊王的帽頂
故宮半解之鑲嵌了無數珠寶的明清兩朝鳳冠在珍寶館中並列爭輝
獨行墨西哥之為自由行者推薦一個值得推薦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