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韓琦《過井陘淮陰侯廟》詩碑遷移始末

2019-12-21   大陘網視頻中心

宋韓琦《過井陘淮陰侯廟》詩碑遷移始末

劉春林 文/圖

(《過井陘淮陰侯廟》詩碑)

《常山貞石志》載介宋代名相韓琦所題《過淮陰侯廟》碑:

韓魏公過淮陰侯廟詩,碑高六尺五寸五分,廣二尺七寸,七行,行十三字。額題「過淮陰侯廟詩」三行,並正書。無年月,今在獲鹿瓮城。

韓琦(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治家、詩人。仁宗天聖年間進士,官至宰相。諡忠獻,贈尚書令,配享宋英宗廟庭。皇祐五年春,新任武康軍節度使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兵馬都部署知并州的韓琦自定州赴任并州,經河北井陘淮陰侯廟時,感慨而題《過井陘淮陰侯廟》詩:

破趙降燕漢業成,兔亡良犬日屠烹。家僮上變安知實,史筆加誣貴有名。功蓋一時誠不滅,恨埋千古欲誰明?荒祠尚枕陘間道,澗水空傳哽咽聲。

此詩被收入韓琦所著的《安陽集》中,並於元祐五年前,由僅為從七品的河北同提刑西京左藏庫副使曹涇書寫刻於石,而世存《常山貞石志》所載《過淮陰侯廟》碑。曹涇,生平不詳,其官位不高,但在當時當也有著相當高的名氣,《全宋詩》中存有其詩多首。《安陽集》中之詩與石刻之詩唯一字之別,即集中的「一」字,石刻為「六」。現該碑僅存石碑一角三字。對於此碑普遍認為最早刻立於土門淮陰侯祠中,後移至獲鹿古城威遠門瓮城內的韓信祠。事實上,最早刻立於井陘。這一點,東垣(今石家莊市區東古城)鄭晴在元祐五年七月所撰的《重修漢淮陰侯廟》碑中記述十分明了。其記:

遂與邑簿王君、縣尉吳君議,從井陘鎮取韓公所題詩復於廟。

對此,《常山貞石志》的作者沈濤認為:「據此,韓魏公《過淮陰侯廟》詩石刻,本在井陘,至是始歸之土門口廟內」。對於井陘鎮沈濤也予以了考證:

《宋史·地理志》:井陘熙寧六年省入獲鹿、平山,八年復置,徙治天威軍,而無井陘鎮之名。元豐《九域志》:井陘,府西南八十九里,一鄉,舊縣一鎮。蓋縣徙之後,即以故治為鎮耳。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從井陘鎮所取韓公所題詩為紙絹非石刻。元祐五年距韓琦過井陘時的皇祐五年僅36年,留存有此詩的紙絹當在情理之內。不過,從韓琦所作《離天威驛》詩中「早發天威驛」詩句看,其曾在井陘過夜,即使存留題詩稿本,也當留存於官方。但縣治遷移而稿本未遷,無法講通。究竟從井陘鎮所取韓公所題詩為紙絹稿本,還是石刻尚需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