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孫永強教授入選2019年中國骨科醫師影響力風雲榜!

2020-01-03     豫說健康

近日,唯醫骨科發布了「2019中國骨科醫師影響力風雲榜」。此次風雲榜的發布是基於1.6萬+醫院的16萬+骨科醫生2019年度骨科臨床學術行為大數據,是對醫院的骨科臨床實踐和臨床學術能力方面的權威評價,這是唯醫骨科連續第4年的盤點。

「唯醫骨科」是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官方教育與互動平台,是國內首家為醫療界專業人士開設的垂直類專業社交網站。

著名骨傷病專家、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管委會主任孫永強教授,榮登2019年中國骨科醫師影響力風雲榜,排名第14位。

孫永強教授是博士生導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分會會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科普分會全國骨科學組組長。

提起人工關節置換,不得不提孫永強教授,他的手術在業內以速度與激情著稱。

孫永強做人工關節置換術,從手術刀碰到患者皮膚,到關節置換完畢,不足10分鐘,加上術前麻醉、術後縫合,整台手術20多分鐘。

1987年,孫永強第一次做手術,耗時四五個小時。他用了25年時間,將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時間縮短為十幾分鐘。

他的手術又好又快,業內稱之為「一陣風」。一位同行觀看孫永強的手術視頻,由於他手的動作太快,尤其是縫合打結,雙手上下翻飛,令人眼花繚亂,同行一直以為看的是快進鏡頭,手術室觀摩後才發現,孫永強教授的手術速度真的很快。

十幾分鐘的速度是咋煉成的?

孫永強雙手粗糙,布滿老繭,但手上功夫絕佳,他說除了和他從小拉小提琴有關,還和他的勤學苦練有關。

孫永強7歲開始學小提琴,一直到大學畢業,每天堅持練琴,十幾年從未間斷。

演奏樂器練習了雙手,音樂素養滋養了靈性,勤學苦練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1984年,孫永強從河南中醫藥大學(原河南中醫學院)畢業,到洛陽正骨醫院工作。

由於家在鄭州,孫永強經常坐大巴三四個小時往返於洛陽和鄭州之間。

每次坐車,他都會帶一卷線,把線綁在欄杆上,開始練習打結。經過長達四五十年的練習和實踐,人刀合一、出神入化。

孫永強的手術由於極為流暢,尤其是術後縫合打結過程極具觀賞性,不管誰觀摩手術,總要錄一段視頻。

麻醉師也喜歡和他合作,說:「我剛記了個帳,手術就結束了,技近乎道。」

「每次手術,我就像登台表演,很振奮,充滿激情。」孫永強說,手術和人生一樣,是不能進行彩排的,所以上台就要求自己必須演好。

外科醫生為何要追求速度?

孫永強說,速度一定要基於質量,手術意味著風險,一上台就是生死考驗,一麻醉,手術刀切下去,病人的內環境都開始變化,血壓降低、體溫降低,手術時間長,感染風險、血栓風險、失血風險等都會大大增加。

快,意味著麻藥用量少,病人用一次麻藥和十次麻藥的危害是不一樣的。麻醉對病人的心、肺、腎功能都是一個嚴峻考驗。

快,意味對病人機體刺激小,病人的應激反應越輕,越好康復。病人早日出院,不僅能節省費用,也有利於大醫院床位周轉,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對於骨科病人來說,早下地活動非常重要,病人臥床一周的鈣丟失量是正常人一年的鈣丟失量,而且容易形成血栓。

一個外科醫生如果無視手術時間,就是一種犯罪。

所以,孫永強對手術流程設計精益求精,「手術台上的決策甚至比技巧更重要」,他嚴格設計每個手術環節,為手術提速擠出了時間。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 張艷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kUWaW8BMH2_cNUgF-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