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過伸導致了一系列的繼發性症狀,如疼痛、腫脹和膝關節不穩。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其康復的自信心。
據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專家介紹,膝過伸的出現常常與肌肉功能異常的有著緊密的聯繫。
1、股四頭肌肌力不足及痙攣
股四頭肌是保持膝關節伸展的最重要肌群,能夠在行走的支撐相穩定膝關節,維持膝關節的正常姿勢。但是只有股四頭肌肌力達到正常水平,且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協同配合才能保證股四頭肌發揮其正常功能,研究表明正常情況下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肌力比值應接近 1∶1。
很多研究報道,恢復期內腦卒中患者股四頭肌肌力下降、股內側肌明顯萎縮甚至凹陷,股內側肌激活困難,很難在膝關節伸展的最後 15°範圍內控制膝關節的屈伸運動。
因此,在步態訓練過程中,為了保持患側支撐相末期的穩定,腦卒中患者便將患膝被動置於完全伸展位,發生膝關節「交鎖」現象,出現膝過伸。
2、膝關節屈肌無力
腦卒中後,患者常出現下肢肌力減退現象,但屈膝肌群肌力減退會更加明顯。
屈膝肌群肌力恢復程度與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呈中到高度相關。
目前,國際普遍將膕繩肌向心收縮峰力矩和股四頭肌向心收縮峰力矩之比(H/Q)作為評定膝關節屈伸肌群肌力是否平衡的黃金標準,在慢速收縮情況下(60°/s)該值不應低於0.6。
腦卒中患者的患側和健側Q/H值均明顯高於正常人,肌肉利用比出現失調。膕繩肌具有穩定膝關節的作用,膝關節屈伸肌群肌力失衡時會出現膝關節不穩,表現為步行時伴有膝關節過伸。
3、小腿三頭肌無力及痙攣、脛前肌無力
小腿三頭肌無力及脛前肌無力是導致膝過伸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患側支撐相中期,膝過伸的出現與小腿三頭肌肌力不足高度相關,與其他下肢肌群肌力不足無關,而且在支撐相初期觸地階段出現的膝過伸與下肢肌群肌力不足無關。
小腿三頭肌痙攣或脛前肌無力時,會出現支撐相初期前足先著地,前足著地後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使脛骨後移,產生一個向後的應力,形成伸膝力矩,缺乏控制能力的膝關節通過鎖定機制保持穩定,從而導致膝過伸。足背屈能力及跟腱短縮均是導致膝過伸的重要原因。
4、臀肌無力
臀肌無力會使骨盆前傾,腰部過度前凸,髖關節屈曲過度,支撐相地面反作用力位於膝關節前方,因此導致膝過伸。
當然,肌肉的問題只是一方面,除此以外,還有關節活動範圍異常和本體感覺障礙等的問題。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解明文】